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股票大盘

香港金管局举办第四届香港金融科技周,将与中国人民银行展开区块链方面的合作

时间:2019-11-06 14:13:31

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日(2019年11月6日)与投资推广署合办了香港的旗舰金融科技活动。 为期五天的盛会吸引了数千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参与者。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先生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19”致开幕辞时指出,自三年前首届金融科技周以来,香港的金融科技发展蓬勃,保持强劲势头。

金管局并重点介绍了一系列旨在促进香港金融科技生态环境的举措。

1.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属机构展开区块链方面的合作

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属机构今日签署《谅解备忘录》,以进行概念验证试验,旨在把「贸易联动」1与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平台对接。概念验证预计于2020年第1季度展开。完成对接后,将会为两地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也可加快香港银行拓展融资业务。

2.LionRock-Inthanon项目― 与泰国中央银行的联合研究

作为金管局与泰国中央银行于2019年5月签订的《谅解备忘录》的跟进工作,双方正进行一项名为LionRock-Inthanon(只备英文版本)的联合研究项目,以研究央行数码货币于跨境支付的应用,从而促进香港与泰国两地银行之间的双币种外汇交易同步交收。有关的联合报告将于2020年第1季公布。

3.国际结算银行创新枢纽(创新枢纽)香港中心

首个创新枢纽中心已于2019年11月正式在香港开始运作,反映香港位处金融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金管局相信创新枢纽香港中心将推动区域性金融科技合作,并将中央银行创新科技的应用提升至新台阶。金管局与香港中心初步拟探讨的项目包括贸易融资应用区块链技术及大型科技机构对金融业的影响。

4.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

金管局现正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并会陆续发出多份相关刊物,今日则率先发布一份资料概要(只备英文版本),简述2019年第3季就整体银行业界一项调查所反映的主要事实及数据,包括在受访的零售银行中,接近90%已采用或计划采用人工智能经营业务。该调查涵盖对银行、业内组织、金融科技公司的访问,以及调查问卷分析,目的是要了解人工智能于银行业的应用现况。未来几个月内将公布一系列有关报告。

5.推动创科及合作的金融科技合作平台

金管局与香港科技园今日联合启动金融科技合作平台,以科技为本方法支持金融科技发展。通过该平台,业界参与者可举办金融科技活动,例如加速器及编程马拉松,以探索创新解决方案、物色人才、寻找合作机会。此外,金管局将通过使用合作平台的软硬件进行多项即将启动的金融科技项目(包括LionRock-Inthanon项目)。

余伟文先生表示:“金管局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各项措施,已成功为金融科技营造了充满动力的生态圈。要香港的金融科技发展继续向前迈进,我们需要香港各界全方位推动。我期待与所有伙伴,不论是金融机构、用家、初创企业、技术服务供应商、投资者,或监管机构,一起为推动创新、优化客户体验和促进普及金融等共同目标而努力。”

以下是余伟文致辞全文:

香港金融科技周转眼间已办到第四届。犹记得2016年举办首届香港金融科技周时,金管局刚成立了金融科技促进办公室(FFO)。我们抱着试验的心态,选了中环元创方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创地标作场地。试验,是因为我们也不肯定有多少参与者。那时候,香港对金融科技的讨论并不多,以致有些业界人士抱怨,金管局的监管模式过于保守,正是发展金融科技的一大障碍。

事实证明,首届香港金融科技周是香港金融科技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区内科技公司、银行、初创企业投资者及监管机构,开启了互动和具建设性的对话平台。此后的每一届金融科技周持续升温,吸引了愈来愈多本地和外地业界人士参与,也因此要不断寻找更大的举办场地:2017和2018年转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到了今年,我们更移师亚洲国际博览馆,吸引了数千名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人士出席。

不过,我们追求的并不是一年比一年大的规模,而是希望能够汇聚各业界的持份者,共同为市民大众和企业带来新思维、新服务,为香港创造更蓬勃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

这三年间,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从推出“转数快”、批出八间虚拟银行牌照、落实银行业开放应用程式介面(Open API)框架,以至推动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融资平台「贸易联动」等。这些项目都是香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这只是我们金融科技旅程的起步,我们往后还有更远的路,更多的新发展。

然而,要继续前进,就要不断反思:我们正朝着正确方向迈进吗?我们走过枉路吗?从中我们又学到什么呢?金融科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全新旅程。经历过去数年在这条高速公路上飞驰,我想与大家分享以下三点感想。

科技应用 崎岖不平

首先,应用新科技的路途一点也不平坦。创新,代表要走前人没有走过、或尝试过但失败的路,反覆试验、修正调整是常态。有时侯,一些想法虽然很崭新却并不可行,以至走入死胡同;有时侯,即使采用了成熟科技,仍可能出现程式问题或与原有流程冲突的困局。

好像去年9月,金管局推出“转数快”不久,即出现一些骗案。骗徒盗取受害人的身分证明文件以冒名开立电子钱包,并藉“转数快”系统快速方便的特点,经电子钱包设立直接扣帐授权服务,非法盗取金钱。虽然这些骗案与“转数快”系统本身的保安设计无关,但金管局随即果断终止“转数快”的某些功能,以争取时间让电子钱包营运商和银行加强相关保安措施。

对于“转数快”这个新系统来说,公众的认受性和信任尤其重要,出现这种小波折,用量在初期无可避免出现下跌。但在银行和电子钱包营运商的通力合作下,我们迅速找到并解决了问题根源。经过快速的修复和向公众清楚解释情况,公众很快就重建对“转数快”的信心。“转数快”的登记数目亦自此快速增长,迄今已超过360万个,以香港700多万人口计,市场渗透率属全球最高之一。“转数快”处理的交易额保持每月近一成增长,10月份平均每天处理超过14万宗交易。

由此可见,许多一流的技术或服务,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创新科技除了讲求出色的意念,还必须具备有效执行及灵活应变的能力,才能赢得用户信任和认受。

变革推动者的重要性

第二点是变革管理。观乎一些科技应用的成功例子,不难发现成功关键往往不限于采用最顶尖的科技,亦在于如何妥善管理科技所带来的转变,特别是如何改变一贯的思维,要使人相信和接受,采用新科技所付出的成本、精力和所冒的风险是值得的。

这点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机构非常重要,尤其是如金管局这类的官方机构。我们于2016年初成立FFO,正是希望FFO能担任变革者角色,采取行动将想法变成现实。过去三年,金管局成功落实的多项金融科技措施 ── 网络安全、监管沙盒、开放应用程式介面、“转数快”和其他智慧银行措施等,都有FFO的身影。但我必须强调,FFO并不是单打独斗。金管局辖下其他相关部门,还有银行界、科技界甚至法律界都是同行伙伴。在FFO协调推动下,变革思维慢慢在金管局内部以至同行伙伴间渗透蔓延,令香港金融科技在过去数年得以高速发展。

除了来自内部的变革推动者,外来竞争也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即将正式营运的虚拟银行便是一例。由于虚拟银行不设实体分行,它们必须以创新方式提供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服务招徕客户。虚拟银行能促使现有银行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并将金融科技更好地应用在各种产品。我们期待着香港银行业因此变得更创新、更具世界级的竞争力,让客户享受更多元及高效率的银行服务。

客户为本 科技为用

第三点,科技只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新科技是否获大众接纳,在于它是否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素。一般市民所关心的,并不是运算程式或芯片如何崭新,而是科技产品或服务如何能提供独特价值,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例如,手机支付近年席卷内地等地方,并成为主流零售支付方式。相比之下,由于香港等其他市场早已广泛使用信用卡和八达通卡等电子支付方式,手机支付发展因而相对缓慢。毕竟,手机支付只是达到“最终目的”(即付款)的“手段”。手机支付营运商需要说服消费者,他们在现有的支付服务之上有附加价值,例如有跨境汇款等崭新服务或有奖赏计划为客户带来更多好处。

前瞻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三年默默耕耘,金管局如今已不再被视为窒碍香港金融科技发展的羁绊。相反,金管局在推进金融科技的积极态度,在本地和国际上得到广泛肯定。更重要的是,随着本港银行、资产管理、保险及其他金融机构积极应用科技,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已愈趋成熟。那么,下一步该如何走?

对普罗大众来说,金融科技已为支付、银行和财务管理带来了重大变化,这些产品和服务仍在推陈出新。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更广泛应用金融科技,很可能是下一波变革的重要推手。短期而言,金融科技将有助提升内部运作效率。长远而言,亦会为它们的营运模式带来变革。对金管局来说,我们必须在应用新科技的风险和回报之间取得合适平衡。

举个例子,金融机构将会在信贷评估、交易监察等方面更广泛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但当中有什么操作风险需要防范?银行需要制定怎样的管治框架,才可确保有合理的问责性?这会否导致新的道德伦理问题?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信贷评分,会否对某些客户群构成不公平?应否再以人手适当过滤人工智能评分结果呢?

问题不少,但应该也可以处理。为促进银行审慎应用人工智能,金管局最近发出了两份指引,一是关于应用人工智能的风险管理原则,另一是相关的消费者保障事宜。我们在指引中尽量避免作出过份规限或硬性规定,始终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范畴,金管局与银行界都在共同学习,并探索如何实践和监管这种新科技。金管局亦正进行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并于今天公布了业界调查的一些重要资料和数据,其中一项显示,香港近九成零售银行已经或计划在业务营运中使用人工智能。未来几个月,我们将公布一系列报告,披露更多关于金融服务界应用人工智能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金管局会加强与银行界及科技界在金融合规科技(RegTech)方面的合作。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可帮助业界更准确及更具成本效益地达致合规。作为第一步,金管局本月稍后时间将会举办「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活动的金融合规科技论坛」(AML RegTech Forum),广邀银行、科技公司及其他专家出席,共同探讨反洗钱方面的科技合作,并让各方更深入了解银行进行反洗钱时所遇到的难处。

金管局内部亦已展开一项数码化计划。这项计划将涵盖金管局多个职能,包括银行监理、反洗钱、金融稳定监察、研究,和投资等。在银行监理方面,金管局正进行一个试点项目,向银行收集更细致的数据,以便我们对银行业务状况有更全面、最实时的了解。试点成功,则有望将来适时逐步取代银行现时须提交的多个范本格式报告,减少银行的监管汇报负担。这项历时数年的数码化计划将从根本上改革我们的资讯科技和数据基础架构。我们正与科技顾问及服务供应商紧密合作,探讨落实采用金融监管科技(SupTech)等新科技。

与此同时,我们乐见特区政府大力支持创新。政府计划在明年第四季推出数码个人身分──“智方便”(iAM Smart)。透过这项服务,香港市民将可登记使用自己的手机来验证身分。不少金融机构对此表示兴趣,希望了解如何利用这项服务以识别客户身分。此外,为鼓励创科及研究,政府已成立20亿港元创科创投基金,并向研究资助局旗下的研究基金注入200亿港元。政府亦为成立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提供资金,让香港可充分善用深圳的供应链及人才库,并已调高金融科技业科研支出的扣税额。在政府的支持下,本港七间大学亦已推出金融科技学士学位或研究院课程。

值得一提,香港科技园联同金管局将推出新的金融科技合作平台,以合办“加速器”和“编程马拉松”等金融科技相关比赛。由政府资助的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亦将与香港科技园合作,在其创新中心(InnoCentre)开设新的创新枢纽(Innovation Hub),金管局将于该枢纽进行最新的概念验证研究。这两项举措将为不同的持份者提供一个开放、以科技为本的平台,共同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

拥抱新趋势

展望未来,我认为有三个宏观趋势将对金融科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首先,金融服务与社交平台和其他生活资讯渠道将愈来愈紧密地融合。过去十年,客户已经习惯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网站或手机应用程式获取金融服务。因此金融机构不能再守株待兔,而是要在网络空间主动接触客户。相关技术(如开放应用程式介面)已经相对成熟,然而,正如上文所述,科技只是“手段”,关键在于金融机构如何能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第二,金融服务将变得愈来愈实时。累积交易然后批次处理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客户期望能够即时办妥支付服务、汇款、投资,甚至保险申请,而客户期望得到的实时服务只会越来越多。要满足这些期望绝不容易,因为它们不仅需要更快的数据连接或更强大的运算力,还需要一整系列的新工作流程,以进行评估、风险控制和合规等程序。随着银行优化其分析和程序以提供更快捷的客户服务,金管局等监管机构将加强与银行在SupTech和RegTech的合作,以应对这些新挑战。

第三,金融科技在跨境应用的重要性日渐提高。科技的发展能解决一些积存已久的低效率金融操作问题,例如跨境支付或贸易融资。我们一直与区内其他伙伴进行试点计划,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寻找解决方案。例如,我们与泰国央行启动了联合研究项目,希望将中央银行数码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上,以提升效率。

在贸易融资方面,我们已完成贸易联动与we.trade对接的概念验证测试,以连接香港和欧洲的数码贸易融资平台,测试结果令人满意。此外,今天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旗下附属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预计明年第一季开始概念验证,探讨两地贸易融资平台对接的可行性。这项目若成功推展,将为两地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也可为本港银行加快拓展贸易融资业务。我们亦正与新加坡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许多未来的金融科技发展都涉及跨境合作。有见及此,国际结算银行(BIS)最近决定成立国际结算银行创新枢纽,以深入探讨国际间的金融科技事宜。令人高兴的是,BIS的首个创新枢纽中心近日已在香港投入运作,我们期待与创新枢纽中心紧密合作。

结语

过去数年,香港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取得长足发展。在汲取经验和教训后,香港在金融科技领域将继往开来、再创新犹。特区政府、各个金融监管机构和业界将加强协调工作,确保大家的努力得以整合并于“Hong Kong Inc.”的旗号下创造最大的协同效益,将香港金融科技平台推向更高台阶。

  • 上一篇:辉立证券:恒安国际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70.6港元
  • 下一篇:消息称阿里将于下星期寻求上市审批 集资最多15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