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度17日确认将于3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此举意味着昔日代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将实现在香港的聚首。市场认为,随着中美在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摩擦态势短期难以改变,中概股2021年加速回归香港将成为潮流。内地互联网企业纷纷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推升做为上市公司的香港证券交易所的股价连续三天上升。3月18日,香港交易所股价大涨3.388%。
百度回归
“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运营商百度计划通过在香港上市筹资超过30亿美元”,美国《华尔街日报》称,百度加入了近来回归中国二次上市的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行列。美国CNBC网站17日称,继阿里巴巴、网易和京东之后,百度的回归代表着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企业基本完成了在香港的二次上市。
彭博社报道称,百度此次回归香港,成为继网易2020年6月赴港融资243亿港元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宗在美上市中概股赴港上市案例。根据百度披露的最新消息,百度港交所二次上市发行价定为每股252港元,募资总额约为239.4亿港元,折合约30.83亿美元。
“多只中概股回流,令香港股市IPO募资额在今年前两月达到历史新高。”《南华早报》17日称,在线汽车销售平台汽车之家不久前在香港上市。另外,腾讯音乐和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也在寻求香港上市。2018年3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哔哩哔哩17日公布其回归香港二次上市的计划,有消息称,哔哩哔哩预计将在3月29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助力香港巩固金融中心地位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在中美局势紧张的背景下,百度是中国科技集团“回国”上市的最新一例。彭博社报道称,香港对新股发行极具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公司正因中国和美国关系持续紧张,而偏向在这个亚洲金融中心寻求登陆资本市场。
自阿里巴巴2019年实现香港二次上市后,已有10家原在美国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市场机构Dealogic统计的数据显示,这些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合计筹资金额达到299亿美元,其中最大一宗为阿里巴巴,共筹资129亿美元。
得益于中概股的回归浪潮,香港证交所2020年IPO募资规模大涨了30%,为2010年以来IPO最火热的一年,3595.03亿港元的融资规模也让香港在全球排列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纳斯达克。数据显示,香港IPO企业主要集中在“新经济”板块,医药生物及科技行业企业成为上市主力军。驻香港的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18日告诉《环球时报》,颇具成长性的优质中概股公司的回归,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的到来,也改善了香港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结构,并进一步巩固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鼓励新经济公司上市两年来,新兴公司不断涌向香港落户。英国智库3月17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总排名比上次晋升一位,成为全球第四,其综合得分与第二名的伦敦和第三名上海只有一两分之差。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17日发表视频致辞时表示,香港是全球企业的理想集资平台,是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地。香港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制度优势,市场高度开放和国际化,具备稳健基础设施配套等优势,将持续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领先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概股回归是双赢局面
除上述中概股之外,唯品会、携程,以及新能源汽车“三巨头”蔚来、理想及小鹏等中概股近来也纷纷传出要回港交所二次上市。中信证券稍早前发布的“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报告”称,未来3年香港将迎来约40家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洪灏也表示,中概股回归香港潮流已成。
2018年香港证交所进行史上最大一次制度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融资迎接新兴科技公司,以此来改变香港资本市场金融、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公司权重过大的局面。香港证交所主席史美伦早表达过观点,除纳斯达克外,香港也是新兴公司理想的上市地。
《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称,近年来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赴港上市,一个原因是这里的投资者更了解中国的商业状况。另一方面,鉴于美国监管机构对中国公司审计保密的压力加大,赴港上市可能有助于抵消这些企业在纽约面临的摘牌风险。除此之外,兴业证券还认为,香港上市流程和环境与美股市场更相似,香港在外汇行业准入、汇总方面也更为宽松灵活等,更能激发中概股公司回归香港。
洪灏分析说,回归香港的多是高科技成长型的新经济公司,集中在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这些公司回到香港,因为投资者更了解其业务,会给予比纳斯达克更高的估值。香港2018年还做出空前的改革来欢迎这些公司。中概股回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毕竟香港是全球非常成熟的市场,对中概股来讲是更为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