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贷款项目上不占优势,因此许多中小银行将目光转向了中小企业,开辟定价能力较高的“新战场”。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并从高风险行业退出,不仅是中小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需要,更成为其提高经营业绩、加强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
2009年,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的作用,全年新增贷款9.59万亿元,为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然而大量放贷之后,考验也随之而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迅速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面临的紧迫课题。事实上,逐步降低对“两高一剩”等国家限制发展行业的授信,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居民消费等领域的资金支持等工作,许多中小银行在2009年已经开始着手进行。
贷款投放“加速度”
为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也为了弥补利差大幅收窄的不利影响,各家上市银行去年放出天量信贷,“以量补价”的字眼在多家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中出现。
从浦发、招商、深发展、华夏、兴业、民生、中信7家全国性股份制上市银行的年报来看,2009年7家银行平均贷款增速达到31.73%,与2008年的23%相比提速明显。虽低于工、中、建、交四家大型上市银行34.94%的平均贷款增速,但与银监会统计的2009年整个银行业31.7%的贷款增速基本持平。其中,5家银行贷款增速超过30%。如中信贷款增速达到45.9%,在7家银行中位居首位。兴业、招行、民生、浦发贷款增速分别为40.49%、35.62%、34.1%、33.16%。
从新增贷款总额来看,招行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最高,达到1.19万亿元。7家银行中,只有华夏、民生、浦发、中信4家披露了新增贷款规模,其中中信新增贷款最多,达到3352.63亿元。
据银监会预计,2010年银行新增贷款将增长16%至18%,即增长人民币7.5万亿元。从今年一季度信贷投放情况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已有较大回落,基本回归到信贷投放的正常水平。
从贷款投向来看,首先在区域结构上,2009年7家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及珠江三角洲。以深发展为例,2009年该行贷款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占比分别达到31.34%和35.65%。
其次,从行业结构上看,制造业、水利、交通运输、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性行业仍是中小银行贷款投放的重点。例如,中信贷款增量最多的前五个行业是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及社会机构,分别比上年末增加400.69亿元、380.12亿元、369.42亿元、336.59亿元和275.56亿元。其中制造业占比最大,达到25.58%。
积极调整信贷结构
记者通过分析上市银行年报发现,在2009年信贷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和居民消费贷款占比不断提高。数据显示,新增中长期贷款和居民消费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25%和251%,说明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由于2009年大量新增贷款,并且以中长期和居民消费贷款高速增长为特点,加之经济复苏,使当年银行业风险暴露相对有限,但是贷款过多向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集中,潜在风险已不容忽视。此外,由于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贷款项目上不占优势,因此许多中小银行将目光转向了中小企业,开辟定价能力较高的“新战场”。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并从高风险行业退出,不仅是中小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需要,更成为其提高经营业绩、加强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
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截至2009年末,招行境内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3083.70亿元,比年初增加878.33亿元,占境内企业贷款的47.68%,比年初提高4.58个百分点。浦发银行2009年末中小企业表内外授信总额5653.82亿元,客户数21391户;与2008年底相比,中小企业表内外授信业务增长25.59%,授信客户数增长15.56%。
在控制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贷款等高风险行业贷款上,各家银行可谓力度不小。截至2009年末,中信银行房地产开发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46.11亿元;兴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为4.38%,较2008年末的8.52%下降了4.14个百分点。民生银行将政府融资平台类授信项目由总行集中管控,按统一的准入标准实行项目预审批制度,淘汰行政层级低、综合财力弱的授信项目,严把授信项目准入关。
此外,退出“两高一剩”行业也成为中小银行调整信贷结构的重要内容。例如,中信银行按照总量控制、有保有压的原则,从严控制对钢铁、有色、水泥和焦炭等重点“两高”行业的贷款投放,新增贷款一律上报总行核准后方可办理,原则上不支持“两高一剩”行业的新建项目。
多家银行表示,调整信贷结构仍是2010年的重点工作。“调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配比、客户结构,及时退出一些行业,逐步转向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将成为今后信贷结构的调整重点。”华夏银行认为。
初步形成经营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整信贷结构和业务转型过程中,各家中小银行的经营特色初步形成,差异化经营策略凸显,业务和战略转型已初见分晓。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包括民生银行的“商贷通”业务,兴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等。
2009年2月,民生银行开始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商贷通”,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快速成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领先银行,带动了零售贷款的高速增长。“商贷通”业务定位主要是满足融资需求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小微企业。在区域选择、行业选择、客户准入上,民生银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审慎的策略,先在华东沿海10家重点分行稳健起步,积累经验,探索规律,然后在全行逐步推广。截至2009年末,民生银行“商贷通”贷款余额为448.09亿元人民币,占个人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27.3%,客户累计达3万余户,且资产质量优良。
在开展绿色金融服务上,兴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特色突出。该行推广适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和节能减排产品,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节能设备的应用、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关注并积极解决环境与社会问题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截至2009年末,兴业银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项目贷款223笔,金额165.83亿元,目前信贷质量良好,无不良、无欠息,并提前实现了对社会“三年(2008年到2010年)投放100亿元”的承诺。这些贷款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1039.7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178.04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43.91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47.25万吨。
“供应链”金融是深发展全力打造的特色业务。2009年,该行开发上线了汽车供应链金融系统等电子系统,供应链金融线上化项目进展顺利,交易资金监管等部分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深发展表示未来将加速供应链金融线上化进程,尽快实现银行与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物流监管方的互联互通,继续深化与核心企业的“总对总”合作,拉动“1+N”链条业务的批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