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世界金融业隐患依旧,监管困难

时间:2010-04-22 00:00:00

本报讯 记者张守营报道 近日,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郜若素(RossGarnaut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布了他和戴维?莱威林?史密斯的最新著作《大崩盘2008》。郜若素指出,金融危机爆发无疑为世人敲响了警钟,如何把握好金融监管的尺度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监管不足可能使大崩盘再次发生,监管过度又会导致寻租和经济僵化。

郜若素教授是澳大利亚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曾在上世纪80年代任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高级经济顾问,1985~1988年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目前任墨尔本大学校长特聘研究员和经济学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特聘教授、华盛顿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郜若素教授深厚的学术素养,加之担任政府高官的独特经历,及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谙熟,使得他与合作者在分析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时,除了分析美国和欧洲之外,还将视野扩展至包括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范围,评估了此次金融危机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未来政治经济走势的影响。

郜若素和戴维?莱威林?史密斯认为,此次大崩盘主要起缘于以下几点:金融创新一方面造就了盎格鲁国家的繁荣,另一方面也模糊了投资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的界限,激励更多的人参与投机和豪赌;美国金融界与政界纠缠不清的瓜葛,为影子银行大行其道大开方便之门;纷繁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将银行、证券、保险,乃至实业都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金融黑洞,并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此外,金融危机也加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将比以前预想的要快,“单极时刻”最终将被“四极结构”所取代。美国、更加融合的欧洲、中国和印度将在经济和战略意义上远比下一梯队的国家(即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巴西)更重要,而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将是世界的核心问题。这种政治格局的演变蕴含着相当的风险。

从当前来看,世界经济似乎开始逐渐走出大崩盘的恐慌,但作者一再提醒我们,导致大崩盘发生的制度性因素尚未消除。正如《大崩盘2008》书中所说:大崩盘这头狂野的大象现在只是被捆住了,但它一直没有消失,它还隐藏在某个角落,伺机发作。

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DwightH.Perkins这样评价本书:《大崩盘2008》容易阅读,但凡对经济感兴趣的人都能看得懂。这本书同时又有着缜密的经济学分析,任何经济学家或金融分析师想要挑战其中的理论都不是容易的事。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则把《大崩盘2008》同加尔布雷斯(JohnKennethGalbraith)的《1929大崩盘》相提并论,认为正如我们想了解80年前的金融危机必须参照《1929大崩盘》,若想了解2008年大崩盘,此书同样不可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今世界林林总总的对2008金融危机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书籍和文章中,《大崩盘2008》无疑是最应该被关注的。

  • 上一篇:多家银行停发三套房贷首套房利率仍可打7折
  • 下一篇:收益率一路上扬短期理财产品受各方主流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