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结束,白酒的消费热力明显减退,而地方性“限酒令”以及范围波及全国的“酒驾治理”行动,更让白酒餐饮渠道的销售冷风阵阵。
A
销售淡季提前到
4月1日起,包括河北在内的全国各地,开始统一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而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条内容是,旧规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才会记12分,而新规则规定,只要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就将一次性扣12分。
“往年这个时候都是小旺季,但是今年白酒市场却没有一点旺季的迹象。”4月7日,石家庄一位白酒经销商郁闷地说,“交通新规的实施,加大了对酒驾的惩戒力度,直接影响了酒类市场的销售。”
财富证券相关人士表示,严查酒后驾驶行为对行业冲击巨大。目前从各种渠道了解,严查导致酒类销量整体下滑三成左右,有些渠道商生意甚至减少了七成。
据了解,交通新规实施一周来,对于省内酒类市场影响明显,尤其对于中档酒影响相对最大。自去年下半年严查酒驾以来,中档酒销售大幅度下滑,而近期尤为明显。“相对于去年同期,销量至少下降40%以上。”某品牌白酒经销商张先生说,“交通新规实施以来,现在连我们做酒的和朋友在一起都不喝酒了。”
在石家庄裕华西路光明渔港酒店,服务员表示开车来吃饭的人比以前少了,即使有驾车顾客在消费时也都尽量避免喝酒,而改喝各种饮料,导致这一时期白酒消费较平时下降两成左右。在一些繁华路段,记者发现停放在酒店外的车辆已不像以前那样拥挤,酒店外的保安也表示驾车来吃饭的客人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张先生称,白酒行业一般每年的7、8、9月份是传统的淡季,不少做白酒生意的会亏一点钱,其他的月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盈利。但是不少经销商今年4月份就开始亏钱。
“中、高档白酒销量少,只有价格在20元以内的酒,销量没有明显降低。”迈锐思(石家庄)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监韩旭表示,“因为这些低端酒大多是没有私车的低收入群体才会买的,不存在酒驾问题。”
B
积极应对错位竞争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冀酒品牌以老白干、板城烧锅酒和山庄老酒为代表形成一线阵容,以刘伶醉、泥坑、味道府、丛台等为代表形成二线阵容,主要针对省内中、低端市场,这部分市场受交通新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随着天气转暖,啤酒消费升温,而饮用一杯啤酒即饮酒驾车、饮用两瓶啤酒即醉酒驾车也让啤酒的消费市场无法预期。
虽然整治酒后驾车并非针对酒类行业,但是对酒企整体而言,在对酒驾整治越来越严厉的大环境下,酒类市场面临萎缩也是不争的事实,而酒企突围之路同样困难重重。
从去年的严禁酒后驾车到今年的12分的严格处罚,对处于联动反应链上的酒类企业来说是个很严峻的考验,对整个酒行业影响确实不小,不同的品牌都受到了冲击。
“从长远来看,‘禁酒令’将促使消费者理性喝酒,更利于白酒业的健康发展,对致力做品牌的白酒企业来说是件好事。酒类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来积极面对。”韩旭表示,“第一,开发特殊渠道,在团购上想新招,饮酒的人必然存在,只是饮酒场合发生了变化。比如开发家庭消费,把酒直接卖到消费者家里。还比如开发喜庆渠道,喜事喝酒这是共识,所以这块市场巨大。第二,推出个性服务,代驾服务,或者报销酒后出租车费。对于啤酒可以推出无醇啤酒,低度的啤酒。”据了解,燕京、珠江、青岛、雪花等啤酒品牌都有无醇性系列产品。燕京集团表示,旗下无醇啤酒销量一直保持每月20%的增长速度。有经销商表示:“虽然无醇啤酒比一般啤酒价格高,但由于含酒精量很少,很受开车族欢迎。”
C
承担社会责任也会“柳暗花明”
酒后驾车,已成为一个人人喊打的社会陋习,酒驾不仅危及驾驶员个人安全,更是整个社会的公害。因此,治理酒驾也不仅仅是交管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从自我做起,加入到治理酒驾的行动中来。”读者李女士说,在这其中,酒类企业和餐饮业更应该主动承担起这种社会责任,在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宣传“拒绝酒驾”。酒类企业可以把“拒绝酒驾”警示语直接写在酒瓶包装上,餐饮企业也可将类似的警示语摆上餐桌,使每一个饮酒的人都能得到提醒。
面对严查酒后驾车影响白酒销售的现实,酒类企业应如何应对?业内人士认为,首先企业应将承担的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做好严查工作。在这方面,一些洋酒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洋酒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已经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酒后不驾驶”、“向酒后驾车说‘不’”等公益理念。
其次,可以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在这方面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做法是找人代驾,国内一些地方的酒店也开展了酒后代驾业务。石家庄的一些酒店也提供代驾服务,并出现了提供这种业务的专业公司。
来源:河北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