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洋奶粉纷纷抢滩中国,以1.6万元/吨的低价向中国市场倾销奶粉,而国内生产奶粉的吨成本在2.5万元左右。与此同时,有调查显示,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消费信心危机还没有完全消除,对牛奶消费,71.36%的调查者表示能不喝就不喝。
“目前从全国形势看,奶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黑龙江政协副主席赵雨森日前非常忧心地告诉记者。以往的奶业危机大多是以奶农为代表的基地方面陷于困境,而这次危机是奶业产业链条上企业与基地两个重要的环节都陷入了困境。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之2008年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爆发,使我国乳制品行业遭受重创,且后续影响越来越明显和深重,在双重灾难的笼罩下,我国乳制品行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赵雨森通过调研发现,企业产品积压,以销定产,减少原料奶的收购,伤害效应向乳品供应链的上游传导,奶农倒奶、杀牛,导致产业上游各环节的所有经营者都蒙受经济损失,整个行业已出现不可忽视的滑坡现象。
“奶农面临奶价的持续下降和奶资拖欠的双重压力,”赵雨森说。目前绝大部分散养户亏损,处于无力经营、即将退出奶牛养殖领域的境地。如河北、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由于散养户较多,企业长期拖欠奶资,限收拒收,从业人口退出比率约为15%~20%,杀牛、卖牛现象较普遍,淘汰牛多为老弱牛、低产牛,且部分地区出现了宰杀犊牛、育成牛的现象。
赵雨森指出,乳品企业更是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和三鹿奶粉事件的双重灾难的打击。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消费者消费信心危机,国内奶制品消费市场严重萎缩,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热情受挫,乳制品销售量已降到了最低点。据搜狐网做的有关消费者“是否继续消费牛奶”的网上调查,参加调查者6807人,71.36%的调查者表示能不喝就不喝,17.23%的调查者表示减少喝奶,只有11.4%的被调查者表示照喝不误。
“洋奶粉趁机低价倾销抢占中国市场,使我国奶业雪上加霜。”赵雨森说。“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国乳制品生产和销售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国内乳制品市场严重萎缩。随着国际乳品价格持续下跌,“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际奶业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并以1.6万元/吨的低价向中国市场倾销奶粉,而国内生产奶粉的吨成本在2.5万元左右,巨大的差价使得国内许多乳品加工企业和食品企业纷纷大量进口奶粉,使得国内乳制品,特别是奶粉生产和销售受到进一步的冲击,国产奶粉销量大幅下降,加工企业大包装奶粉严重积压。
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国产乳品出口却大幅下降。“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欧美、亚非等十几个国家禁运中国乳制品,我国乳品出口已降至5%以下。
“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我国乳业生产体制顽疾,即乳品加工企业与奶牛饲养者两张皮,”赵雨森说。奶加工企业与奶牛饲养者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乳企争相抢奶、乳企压价、奶农倒奶的极端情况此消彼长。
针对我国目前奶业遇到的危机,究其根源,“主要就是进口奶粉的冲击和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消费者信心缺失。” 赵雨森说。
赵雨森建议政府采取多重应对措施,按需制定奶业发展规划,绝不能盲目参考国外的人均需求,要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速度制定发展规划,规划要实际。
此外,奶牛养殖权利要法制化,奶牛养殖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养殖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不能只将其片面和农民脱贫致富联系在一起,奶牛业有其特殊性,和其他产业不一样。
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管理,致力于提高单产水平,降低存栏数,实施规模养殖。奶业管理部门应在加强对奶牛散养户的技术培训和奶源质量管理与监督的同时,新建奶源基地,不应再发展散养户模式,并应有计划地引导现有散养户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过渡。
在安全监管方面,要加强奶牛养殖过程的监管,开展GAP、HACCP体系认证试点工作,国家《食品安全法》已经通过,奶业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实施细则,全面贯彻实施。其中对奶牛饲料质量安全检查和奶站管理是保证牛奶安全的两个主要环节,建议由政府主持建立具有独立执法权的饲料质量检测中心,进一步加大对奶牛养殖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监控。
在产业链调控方面,应出台原料奶最低保护价格机制。赵雨森建议,由各地奶协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对不同养殖模式,如规模化牧场、养殖小区和散养户的饲养成本进行测算,公布每千克牛奶的最低生产价格,作为原料奶的最低保护价,鼓励加工企业高于此价格收购奶农的原料奶。
鉴于我国乳品企业多、布局不合理的现象,赵雨森建议,“应推进我国乳业产业结构优化,协调中小企业之间加快战略性资源整合步伐,通过合并、控股等形式做大做强;鼓励优势地方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在金融市场上融资,克服资金瓶颈,培育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乳制品加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