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成品油208.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5.9%,价值12亿美元,增长11.3%;进口价格为576.9美元/吨,增长73.6%。
去年下半年,随着中海油惠州炼厂的正式投产,7月份起广东省成品油库存量逐步上扬。数据显示,去年8月份开始,经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量明显萎缩。此外,2009年以来进口均价一改2008年大涨大跌局面,呈稳中有升的趋势,今年3月进口均价为569.8美元/吨,增长72.6%。
一季度,经广东口岸以保税仓库进境货物方式进口成品油196.7万吨,增长18.3%,占一季度经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94.4%,比重比去年同期增加43.3个百分点。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10.9万吨,大幅下降93%,仅占进口总量的5.2%,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2.3个百分点。
一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成品油主要来自东盟、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口97.8万吨、34.5万吨和26.7万吨,分别下降36.9%、10.4%和35.3%,自以上3个国家及地区进口成品油合计占一季度经广东口岸成品油进口总量的76.4%。同期,自中东地区进口成品油则大幅下降,进口2.1万吨,大幅下降95.2%。
一季度,经广东口岸进口5~7号燃料油76.4万吨,下降53%,占进口总量的36.7%;进口轻柴油38.4万吨,增长22.4%;进口航空煤油37.1万吨,下降22.1%。
发改委指出,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因此,必须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储备制度。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消费国应付石油危机的最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保障供应、减少风险、稳定价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政治后果,使本国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和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主动,避免受制于人。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可用天数为21天,在二期建设完成后可增加为30天左右,而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可用169天、117天和96天。
可见,中国石油储备仍然难以保证中国石油安全,必须加大中国石油储备的速度和力度。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国内成品油市场早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就由往年的供小于求步入供过于求阶段。去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2.21亿吨,产量2.27亿吨左右,实际过剩产能近600万吨。加上去年我国先后建成广东惠州、福建、独山子、天津等大型炼油装置,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在未来两年,我国建成投产的炼油能力将超过5000万吨。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国家应该在宏观上进行科学预测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应当加快储备设施建设,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增加石油及成品油储备,尽快研究制定储备办法和制度。
去年以来国际原油每桶价格持续回升,至今年国际油价一直在80美元/桶高位徘徊,至4月6日更是突破了87美元/桶,创下18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一位业内人士曾透露,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正酝酿调整,调整的核心内容是缩短22个工作日的调价间隔,以避免目前出现的国内成品油价变动比国际油价变动“慢半拍”的情况。
分析人士建议,应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储备制度,把民营石油批发企业的石油储备纳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统一管理,给予民营企业适当的政策支持,提高国内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加强对国际原油价格的监测预警,分析国际油价变动方向,引导企业合理控制进口节奏;积极开发研究新技术,大力支持成品油替代品的相关研发工作,同时推进炼化企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建设,合理调配资源,促进民生福利建设。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