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供不应求硫氰酸红霉素为何难扩产

时间:2010-04-21 00:00:00

这是一个淘金的时代,但是淘金的冲动却没有在市场走俏的大环内酯类中间体——硫氰酸红霉素身上体现。

健康网的市场跟踪数据显示:近3年来,硫氰酸红霉素出口呈现持续上扬趋势,特别是在2008、2009年两年,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8%和25%,成为同类抗生素中间体中增量较高的品种。与此同时,其价格也呈上涨趋势,特别是今年前3个月,硫氰酸红霉素的国内报价已经从380元/公斤上涨到450元/公斤,出口报价也涨到了67~68美元/十亿单位,但市场仍然供不应求。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在硫氰酸红霉素连续几年价格上涨的行情下,国内原料药企业却鲜有进入者,扩产也非常有限,原因何在?

硫氰酸红霉素原来一直是兽用抗生素,国外广泛用作“动物生长促进剂”。我国制药界虽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生产红霉素,但是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试生产硫氰酸红霉素,当时年产量只有不到100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市场对硫氰酸红霉素需求的不断上升,我国硫氰酸红霉素的产量开始扩大。硫氰酸红霉素、泰乐菌素、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是我国兽用抗生素出口中的四大品种。

然而,由于我国硫氰酸红霉素在技术上与荷兰帝斯曼等国际巨头存在差距,因此,我国硫氰酸红霉素对欧盟出口较少。过去几年来,我国硫氰酸红霉素主要出口市场一直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南美洲的巴西近几年来已成为我国硫氰酸红霉素的又一重要出口市场。这是因为,巴西最近几年饲养业发展很快,对包括盐酸四环素、泰乐菌素和硫氰酸红霉素等在内的饲料添加剂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据健康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吴惠芳介绍,从2005年起,硫氰酸红霉素市场开始悄然升温。硫氰酸红霉素不仅是兽用抗生素,还是合成国际医药市场十分畅销的三大半合成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的关键中间体原料。随着国内医院市场中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三大半合成红霉素产品销量的快速上升,硫氰酸红霉素逐渐从以出口为主转为以内销为主,虽然出口量仍在增长,但是出口量所占年产量的比重却在迅速下降。也就是说,兽用药和人用药双重需求的增加,成为推动硫氰酸红霉素在市场上迅速升温的主要动力。

健康网的数据显示,2008~2009年,我国周期抗感染药物的市场规模在500亿元/年,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约占市场总额的4%。

我国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在统计口径上大约有17个品种,其中产能规模在100吨以上的大约有10个品种。2009年,大环内酯类原料药产量包括中间体估计已经超过9500吨,主要增长来源于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临床需求,目前这三种药品已在医院占据了大环内酯类约90%的市场份额。其中,阿奇霉素去年进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下游制剂企业竞相借机扩大市场份额并将销售转向基层医疗机构。

产能难以完全释放

硫氰酸红霉素作为生产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的母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用于合成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红霉素的衍生物。我国主要有五大硫氰酸红霉素生产企业,依次为: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山山制药有限公司、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新乡华星药厂,总共占了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其中前三家企业的产能都在2000吨以上,全行业产能累计已经超过10000万吨,按理应该能够满足市场之需。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健康网研究员巴艳凤对记者说,2009年硫氰酸红霉素的实际产量还不到产能的一半,也就是说,企业开工不足。而这恰恰是困扰这一市场供求关系的原因之一,也是硫氰酸红霉素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2008年初,硫氰酸红霉素国内市场价格也曾一路飙升,4月初达到400元/公斤。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某硫氰酸红霉素主要生产企业因环保问题而停产整顿,导致市场供应紧张。吴惠芳说,硫氰酸红霉素产能不能全部释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有毒的硫氰酸很难通过环保处理,需要大量的水稀释。而我国自2008年发布《制药工业污水处理办法》后,对各项环保指标都有所提升,环保成本非常高。“在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日益严格的情况下,硫氰酸红霉素生产企业都根据各自的环保情况组织生产,在环保不达标的情况下谁也不敢开足产能。”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硫氰酸红霉素的产能不能全部释放,那就是技术指标。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除了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好以外,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人用药的标准仍有差距,只能用作兽用药,而人用药和兽用药在市场价格上相差几十块钱,所以,硫氰酸红霉素产品的质量也抑制了下游合成制剂的需求。

理性回落有待时日

目前有消息称,已经有一家新企业进入硫氰酸红霉素市场,如果几个月后产品上市,硫氰酸红霉素价格或将回归理性,市场供需矛盾有望缓解。

那么,硫氰酸红霉素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为何鲜有进入者?

巴艳凤表示,硫氰酸红霉素是发酵类产品,属于上规模的品种,一个发酵罐的产量就有几百吨,质量达到稳定也需要一段时间。尽管近年来制剂市场对硫氰酸红霉素的需求不断扩大,下游产品需求旺盛,但是与青霉素工业盐等发酵类大宗原料药广阔的下游产品线相比,硫氰酸红霉素下游制剂的延伸和需求仍然有限,从需求总量来看还属于一个小品种。目前国内医院市场大环内酯类药品平均增长率为10.36%,与头孢类25.94%增长率和青霉素类25.77%的增长率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众所周知,发酵类产品尽管技术门槛不高,但是投入较大,如果不能尽快产生规模效益,投入和产出会严重失衡。正是因为如此,硫氰酸红霉素尽管近年来市场需求和价格呈上升趋势,但国内30多家生产企业中一直是5家企业主导市场,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相比较大宗原料药长达20多年的价格大战才艰难形成的产业集中,硫氰酸红霉素目前的产业格局似乎要进步得多。然而,硫氰酸红霉素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也不能漠视,如何解决环保问题,如何平衡投资与效益问题,如何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还需要企业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并开始行动。

相关链接:

硫氰酸红霉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是国内红霉素衍生物系列产品如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无味红霉素、克拉红霉素等的基础原料。由于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和下游系列产品在临床的大量应用,使其成为世界抗生素市场上的第三大药物,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原料药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近年来,国外制药公司受环保费用高、原料药利润相对较薄等因素的影响,已经逐步退出原料药生产领域,给我国相关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原料药第一大生产国,包括半合成红霉素的中间体——硫氰酸红霉素在内,我国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的总产量已逾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3。作为全球第一大红霉素原料药生产国,中国自然成为欧美和东南亚地区红霉素原料药的主要供应国。2009年我国20只重点出口药物中,红霉素原料药属于少数几只量价齐升的出口产品之一。过去几年,国际抗生素市场规模大约在350亿~380亿美元之间,2012年有望达到450亿美元。目前,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的三大主导药物是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这三类药物合计占了80%的抗感染药物市场份额。其中,以第三代红霉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等领衔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年来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稳步上升,从2000年的5%上升至2008年的11%。2009年大环内酯类原料药主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市场行情较好,货源比较紧张,也是2009年少有的涨价品种。


  • 上一篇:医药行业:医改继续稳步推进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 下一篇:胰岛素跨国药企角逐国内糖尿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