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增贷款达到2.6万亿元,此规模虽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但与往期相比,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去年全年新增信贷达到9.6万亿元。
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给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信贷资金,增强了企业信心,消除了金融危机以来一度出现的通缩预期,助推我国经济快速扭转增速下滑态势,率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复苏。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信贷增势日益明显,中小企业的用资欲望也在快速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活跃程度较金融危机之初有了显著的改善,分析人士认为,相对于一段时期内依赖基建项目拉动经济增长而言,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回暖是经济内生动力逐渐增强的可喜信号。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月末,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万亿元,同比增长37.8%,增速明显快于大中型企业,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持续上升。相应的,小企业资金总体宽松,银行贷款满意度上升,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
央行调查统计司有关人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当前我国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好转,销售收入降幅逐步缩小,利润由降转升,用工需求逐步增加。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趋于下降,短期偿债能力总体趋升,停产倒闭状况有所缓解。
当然,过于充裕的货币信贷投放,会给市场带来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剧居民的通胀预期。回顾过去几次通胀压力明显的时间段,都是银行信贷大幅增加的时期。从记者在银行机构采访到的情况看,去年以来,储蓄资金占居民总资产的比例出现下降,存款搬家现象正在加剧,这些情况反映出我国居民在日渐强烈的通胀压力下,对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努力。
央行日前发布的一季度城镇居民储户问卷调查显示,认为目前物价“高,难以接受”的居民比例达到51%,比去年同期高出20多个百分点,达到自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高值。(作者:王宇 姜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