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日前召开的一季度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已经排出淘汰落后产能的时间表,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力争在5月份把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省、区、市,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成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
陷入“越淘汰、越过剩”怪圈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与政策预期的结果“背道而驰”。数位相关业内人士均向记者证实,“产能淘汰的政策标准实际上已经成为产能扩张助推器,每一次淘汰标准的提高,都是企业新一轮产能增加的开始。 ”
一位钢铁企业内部人士坦言,虽然政府部门对钢铁落后产能的界定标准基本是一年上一个台阶,但与此同时,大小钢厂都通过对设备的规模升级,和淘汰底线赛跑。“超过了底线,就可以不在淘汰之列。这种产能淘汰的后果是,越淘汰落后产能,钢铁产能越过剩。 ”
相关数据也显示,尽管2005年以后政府调控落后产能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但行业在2005年短暂休整之后就追随商品大牛市迅速发展,各地区在地方利益驱动下不断上马新项目扩张产能,导致钢铁产能在近五年时间快速增长。
“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组成的联盟进行的这场博弈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兰格钢铁网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力一语中的。
市场错位导致淘汰“缓行”
那为什么会出现国家越调控,产能不降反升呢?“就目前所谓的落后产能而言,确实存在市场需求,甚至有些小钢厂的效益还很好,因此淘汰之路漫漫。 ”一位钢企内部人士透露。
现实的情况是,在钢铁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大型钢铁企业高端产品的比例提高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启动了4万亿元的国家投资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市场产生了对建筑用钢的巨大需求,而对高端产品的需求相对较少,造成市场需求“错位”。
而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钢材产品出现了空白,而小钢厂生产的大路货,眼下却成为市场最主要的需求。过去的几年里,遍地开花的中小钢铁企业生产的钢材品种一直都是官方文件中定义为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路货。无怪乎一些专家宣称“不要政府过多干预,产能过剩与否最终还是要由市场决定,而不能是由政府统计得来。
兰格钢铁网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力向记者分析,钢铁落后产能难以淘汰是“市场对其有需求”,因此,淘汰落后产能不能采取单一的行政方式。对淘汰任务重、财力相对薄弱的地区,中央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对这些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奖励。并通过提高准入门槛,严格环保节能标准审批,行政管理审批新建项目用地,贷款发放等形式,堵住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度。
【作者:王毅鹏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