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陕西: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路越走越宽

时间:2022-04-14 00:00:00

3月28日,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2组村民柳太青和往日一样,一大早就赶往金木耳园区务工。自从去年村里引进柞水县山城美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了这个园区后,柳太青家多了一个增收渠道。“如今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一年四季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有了钱,孩子上学也不用愁了。”柳太青说。柳太青家有5口人,大女儿柳运艳去年大学毕业后在邻村小学当老师,二女儿柳运双在柞水中学读高一,妻子刘自秀在家照顾70岁的母亲詹时梅。2015年,柳太青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政府通过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高端民宿、农家乐和产业园区等,让大家的‘闲资源’变成了‘活资产’。我家现在既收租金,又挣薪金,还分红。”柳太青激动地说,“2016年以来,我将家里的3间老房子租赁给县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高端民宿,每年收租金1万元;在村干部帮扶下,我还办起了农家乐,每年能赚5万多元;去年我在园区务工,如今已挣了7000多元;村上每年还给我家分红2600元。全家2018年就脱了贫。”去年以来,为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陕西省不断强化产业帮扶力度,制定了《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以及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红枣等区域性主导产业。通过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全省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其中5家在脱贫地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带动19.89万户脱贫户,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投放小额信贷39.81亿元,累计带动8.74万户脱贫户发展产业。陕西省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零消薄”行动。去年,1.86万个村集体完成产权制度改革,82个县(区)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了“整县清零”。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全省完成15838宗农村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集体资源交易,成交金额27.2亿元;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20.1万亩;盘活闲置宅基地2.3万余亩,带动群众增收约3.2亿元。今年,为了持续提高脱贫人口增收能力,陕西省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强化龙头带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和全链条开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确保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多亏政府引进了‘村镇工厂’,给我们这些无法离开家乡的人创造了稳定就业的机会。如今,我在企业务工,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既照顾了家,又增加了收入。”3月29日,扶风县南阳镇脱贫群众刘东礼高兴地说。刘东礼家有5口人,父亲85岁,妻子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儿子在外务工。为了照顾父亲和妻子,刘东礼过去只能在离家较近的地方打零工,收入微薄。刘东礼介绍,他是2019年通过扶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村镇工厂”专场招聘会,被宝鸡源盛实业有限公司招聘为员工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仅对他进行了免费技能培训,还给他发放了生活和交通费补助。目前,宝鸡源盛实业有限公司吸纳脱贫群众23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去年以来,为了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陕西省不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脱贫攻坚过渡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全省去年脱贫群众务工人数达到216.43万人。为了全力促进脱贫群众就近就业,全省去年共建“社区工厂”1830家、就业帮扶基地1203家,共吸纳脱贫群众3.46万人就业;公益性岗位共安置脱贫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10.76万人;引导脱贫群众6352人参加免费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12亿元,扶持创业1206人,带动就业5.14万人。为了确保脱贫群众就业质量,陕西省大力培育技能人才,去年累计培训脱贫群众8.15万人,规模超过上年;全省培育、发展劳务(技能)品牌50个。为了持续强化就业服务,陕西省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含线上)1383场次,为104.9万人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促进21.3万名脱贫群众返岗或外出就业。今年,陕西省将持续压实就业帮扶责任,深化苏陕劳务协作,推动省内转移就业,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提高吸纳脱贫人口的比例;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和建设领域,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路越走越宽。

转自:陕西日报

  • 上一篇:湖南民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下一篇:用脱贫攻坚“金钥匙” 开乡村振兴致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