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银保监会4月19日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要求抓好近期各项金融政策的落地工作,加大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支持,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召开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透释放许多积极信号,有望为近期遭受疫情冲击的实体经济树立信心,助力宏观经济稳增长。涉房政策主基调偏暖 突出“因城施策”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会议要求,要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服务。在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看来,本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中,关于房地产的政策信号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改善住房需求,要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住房需求。“总的来看,政策主基调偏暖,突出‘因城施策’。”连平表示,针对楼市相对冷清的地区,后续当地商业银行将适度下调房贷利率,地方政府有望进一步放宽公积金政策,有条件的城市将放松或取消限制性购房政策,推动个人按揭贷款保持稳定增长,以释放合理的购房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要识别好房企风险,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连平表示,会议高度关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提出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为资质优良、经营稳健的房企提供正常的融资支持。下一个阶段,预计商业银行将加大开发贷投放力度,房企直接融资功能有望逐步恢复。今年以来,在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方面,金融支持力度已持续加码——包括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等接连启动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支持计划,涉及金融债、并购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此外,包括中国东方、中国长城等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AMC)也纷纷出手。 灵活调整个人住房贷款还款计划会议还提出,要及时优化信贷政策,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人群个人住房贷款还款计划。记者了解到,对于受本轮疫情影响的特定人群,包括六大国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机构正提供包括延长还款期限、保障征信权益等在内的一揽子支持举措,涉及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等多项零售业务。早在2020年,银行业就开始对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个人客户进行灵活还款安排。有关部门明确,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近日表示,2020年以来,银行机构通过延后还款期限,调整还款计划,以及对符合条件的客户不催收、不报征信、不纳入黑名单等措施,为受疫情影响客户纾困解难。建设银行累计为100万的客户延后按揭贷款还款期限,涉及金额约4330亿元;农业银行办理按揭贷款延期140万笔,涉及金额约4658亿元。他还表示,针对当前疫情散发影响的情况,银保监会将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丰富办理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与客户沟通,通过灵活调整按揭贷款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等方式缓解受疫情影响客户还款的压力。人民银行、外汇局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等特定人群,金融机构要及时优化信贷政策,区分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区分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和中长期还款能力,对其存续个人住房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光大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在上一轮支持性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银行的零售业务有一些风险抬头,尤其是短期消费贷款。相关业务的资产质量在2020年4月、5月期间受影响最大,但2020年7月开始逐步恢复,冲击的持续时间不到一个季度。他认为,当时对于银行个人业务资产质量的影响范围是全国性的,而当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地区。本轮影响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疫情发展和防控情况,但银行零售业务资产质量大面积下滑的可能性不大。适度发展消费金融 满足合理的消费升级需要会议指出,要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各金融机构要重点围绕接触型服务业、小微受困主体、货运物流、投资消费等重点支持领域,强化对重点消费、新市民和有效投资的金融服务,及时在信贷资源配置、内部考核、转移定价等方面出台配套措施。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国内疫情反复等因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此种背景下,政策要靠前发力、精准发力,抓住经济运行中的痛点和关键环节,通过综合施策实现经济体系的平稳运行。在这一过程中,更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可以助力实体经济更好地解决一些问题、实现相关目标。其中,就座谈会所提出的“强化对重点消费、新市民和有效投资的金融服务”,曾刚表示,应在兼顾风险和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同时,适度发展消费金融以满足合理的消费升级需要。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要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消费是一个关键环节。而且,今年特别强调对大宗消费品的支持,因为这既可以满足消费升级的合理需要,又能拉动生产这些产品的制造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对经济稳增长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新市民是消费的一类主体,要满足这类主体的金融服务需要。”曾刚认为,这一方面会促进对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新市民群体会释放出更对消费需求,成为启动整体消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曾刚表示,新市民包括农民工等群体,与城市建设高度相关。随着他们逐渐融入城市生活,收入水平提升,财富逐步积累,会产生很多金融服务需求。对于新市民,金融机构要深入研究他们的金融需求,为他们提供住房、创业、教育等领域的金融服务。结构性货币工具效能有望进一步凸显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能,做好政银企对接,及早释放政策红利。招商银行研究院资产负债管理部认为,近期密集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表明,在面临外部紧约束的情况下,相较于运用总量性工具“宽货币”,央行更偏好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宽信用”支持实体经济。人民银行近日表示,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两项减碳工具,加快1000亿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创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预计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元。
转自: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