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消息,“十四五”以来,我国共投入各类资金900亿元持续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其中中央以工代赈专项投资110亿元,支持地方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工程项目是载体、就业增收是目标”的原则,组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200余个,各地还投入各类资金790亿元,围绕农村生产生活、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五大领域,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约1.4万个,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全面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上述项目,已带动150多万农村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并开展“以工代训”、岗前技能培训40万人次。以工代赈政策不仅让因疫情无法外出的农民工在家门口有活干、有收入,还提升了脱贫群众就业能力和水平,激发了他们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亮点。事实上,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确保让农村脱贫群众受益,近年来,国家发改委陆续印发实施了《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坚守“赈”的初心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的意见》《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等文件,组织开展了以工代赈项目规范提升行动,形成了新时期以工代赈“1+N+X”政策制度体系,有力保障了政策功能发挥和群众受益。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加快下达2022年以工代赈中央投资计划,紧盯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精准指导各地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切实做好群众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工作,最大程度发挥以工代赈“赈”的作用。
转自: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