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同时,刘国强表示,2022年,央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此外,央行在发布会上还就降息、降准,我国宏观杠杆率,房地产市场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调整空间变小1月17日,央行超预期同时下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各10个基点。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此举旨在增加流动性供给,提前对冲1月份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加快发行、春节前现金投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次MLF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调,体现了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孙国峰表示,这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稳定经济大盘,保持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平衡。针对后期是否还有降准的空间和可能性,刘国强表示,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此水平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国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均不高,因此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应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仍然会保持基本稳定2021年,在科学有效防疫背景下,稳杠杆促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刘国强介绍,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下降7.7个百分点,且按照季度看,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降。刘国强表示,影响杠杆率水平,有分子的因素,即总债务,也有分母的因素,即国内生产总值(GDP)。从分子看,去年总债务水平总体平稳;从分母看,因为我国疫情防控比较得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因此GDP增长较快,杠杆率随之下降。同时,刘国强表示,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仍然会保持基本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当前宏观杠杆率持续下降,为未来金融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了空间。5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杠杆率越低空间越大。从国际上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比较好,经济增长韧性比较足,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然会快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分母会保持比较大,也就为未来更好保持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央行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协调,立足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好跨周期货币政策。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近期已逐步回归常态去年下半年,恒大等个别房地产企业风险显性化,受此影响,市场主体避险情绪上升,金融机构也随之出现短期应激反应。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谈到,针对这一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金融管理部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重点开展了几方面工作,包括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出险企业风险化解工作;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出台《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风险化解和行业出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邹澜介绍,从数据上看,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9月末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734亿元,同比多增2020亿元,较三季度多增1578亿元。邹澜表示,下一步,央行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探索新发展模式的要求,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转自: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