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新能源汽车“涨”声迭起:特斯拉5天内两度涨价;比亚迪、小鹏、威马等今年内二次调价,最高涨幅超3万元;零跑、哪吒、几何等也纷纷加入涨价大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车型近50款,而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受锂、镍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叠加补贴退坡影响。“如果说发展多年的燃油车价格更多是随行就市,那么新能源汽车这轮涨价反映出其还在很大程度上被成本牵制,价格体系还不成熟。”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坦言,他认为原材料成本有望在下半年回到正常价格区间,新能源汽车价格也有望有所回调。“涨”声迭起的一周仅刚刚过去的一周,9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恰可管窥今年的涨价风潮。比亚迪、特斯拉两大国内新能源头部企业领衔“二次涨价”。其中,特斯拉“一周双涨”,三款高配置车型累计涨幅2.8万元至3万元不等:比亚迪继年初调价后,3月15日再度宣布多款车型上调3000元至6000元。最近一周,小鹏、几何、零跑、威马、长城欧拉等接连发布涨价通知,其中,小鹏自昨天起旗下车型涨价1万元至3.26万元不等,威马涨幅6000元至2.6万元,零跑C11最高涨幅达3万元。事实上,新能源汽车涨价从去年年底已初露端倪。由于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退坡30%,特斯拉在去年12月31日就宣布了针对两款销量主力车型——Model 3、Model Y标准续航版本的涨价措施,分别涨价1万元、2.1万元。进入2022年后,比亚迪、小鹏、威马、五菱宏光等众多新能源车企都宣布了调价措施,但涨幅多为几千元。而进入3月,不少车企“二次涨价”,涨幅也随之飙升。目前,这轮涨价涵盖了新能源高中低端的多款热门车型,堪称开启全面涨价潮。原材料成本是涨价主因如果说,年初的涨价更多是受到补贴退坡影响,那么近期比亚迪、小鹏、威马等多家车企对于“二次涨价”的解释原因,均为原材料上涨。还没涨价的车企或许也在涨价的路上。3月19日晚间,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平台发文称,“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签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作为电动汽车成本大头的动力电池涨幅有多“离谱”?有车企内部人士透露,单车电池成本上涨达2万元。而电池价格的上涨主要受到原材料价格上行的影响。赛迪顾问有限公司汽车行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张亚佳介绍,近期,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锂、钴、镍均价同比上涨幅度较大,使得造车成本进一步增大。具体来看,在锂材料方面,碳酸锂均价由2021年12月的每吨26.5万元增长至50.6万元,氢氧化锂由2021年12月的每吨21.3万元增长至50.1万元。钴材料方面,电解钴价格由2021年12月的每吨46.9万元增长至57.05万元。镍材料受俄乌冲突影响,近期价格高位大幅波动。新能源价格体系仍待成熟涨价对消费者购车是否产生影响?记者调查发现,有消费者表示,目前的涨幅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为属于“刚需”将会继续购车。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近一波接连涨价过于密集,希望再观望一下,会暂缓购车计划。全国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上旬由于部分车主此前已订车不受涨价影响,交付量较高,到1月中下旬多家车企的订单开始出现疲软情况。张亚佳认为,考虑到近期油价持续走高,传统汽车使用成本也明显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能源汽车涨价对消费心理的冲击力。不过从现阶段看,消费者可能暂时还无法接受新能源车价格明显高于同级别传统燃油汽车,如果价格持续上涨,可能会显著抑制市场需求。谈及这一轮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崔东树分析,这是上游材料接连涨价后,下游车企无奈做出的应对举措。相比燃油车生产多年积累的成本化解能力,新能源汽车目前更容易受到成本牵制,价格体系仍不成熟。他认为,当前的原材料价格十分不正常,预估今年下半年可能回到正常价格区间,新能源汽车价格也有望回调。面对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问题,3月16日至17日,工信部已召开座谈会,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
转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