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构建第三支柱刻不容缓 “个人养老金”时代待开启

时间:2022-03-17 00:00:00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应对疫情冲击的阶段性社保减免政策,也使得各地社保基金可持续能力面临挑战。加速构建和完善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已成社会共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从原来的粗放低端加工产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型,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发展,以及相关资金入市,在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也将带来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国家经济同步的发展。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此前,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发布《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1》(下称报告)。报告在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部分称,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从2008年的52.54降到2020年的39.2,意味着社保基金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加深。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我国人口数量比例为18.70%,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提高2.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91亿,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6.4%,同2018年相比,上升1.9个百分点;占我国人口数量比例为13.5%,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提高2.72个百分点。此外,据贝莱德分析,我国老龄化还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老龄化速度快。自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占比年均增长0.23个百分点,同期全球老年人口占比年均增长0.11个百分点。二是高龄人占比高。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中国80岁和90岁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分别达到20.9%和2.6%。三是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经济体的人口老龄化通常是在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出现,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但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均GDP仅为1768美元。而日本在197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彼时日本人均GDP为2272美元。富达国际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丛黎表示,当下亚太新兴经济体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挑战,经济发展带来社会巨大进步,但同时也无法避免生活成本增加、住房教育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这一系列现象都导致了生育意愿下降,社会走向老龄化。发展第三支柱刻不容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日渐受到广泛关注。相较已覆盖超十亿人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代表私人养老金的第二、三支柱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尤其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阶段仍处于破冰期。丛黎称,目前中国公共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规模仅为美国公共养老保险的42%,是美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规模总和的3%。“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建立鼓励和倡导国民进行自主养老储备和投资的养老金制度,成为目前中国养老金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为缓解第一、第二支柱压力,建立健全第三支柱体系刻不容缓,我国也已开始加快推动第三支柱发展,以满足居民养老保障需求。2018年5月,我国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下称税延养老保险)试点。2021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并稳步推进税延养老保险试点。2021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意味着第三支柱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或开启新时代。贝莱德表示,养老金投资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中国实体经济长期发展。引导养老金投资重大基础设施、认购投资级以上地方政府债券、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或投资资本市场科创板,将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潜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丛黎认为,随着个人养老金入市,一方面作为财富管理业务的天然要求,个人养老金可扩充投资渠道、增加中长期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其也为中国高达两亿多老年人口和四亿多劳动人口提供更多社会保障和投资选择。个人养老金体系构建仍待完善如何构建第三支柱?贝莱德表示:一是构建长期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生态系统,使之能满足专业投资者的长期投资需求,并提供长期投资收益。二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框架构建,尤其是市场流动性体系方面的构建,通过良好流动性为养老金投资奠定基础。三是优化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基于完善的信息披露框架提升市场透明度,帮助养老金投资机构提升投资信心和投资耐力,从而提升养老金市场的长期投资能力。借鉴国际做法,贝莱德提到,首先,美国监管机构在网上对相关的养老产品信息进行公开、透明的披露,保证投资者在养老金投资中可实时比较与查看。其次,坚持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允许国际投资者及管理人进入养老金投资体系,共享国际养老金投资经验。再次,提升养老金产品的可投资范围和投资能力,如提供专属QDII额度进行海外投资,或进行长期的股权投资、另类资产投资等,有利于丰富当前养老金产品的竞争力,在养老金长期投资方面提供更丰富完善的选择。

转自:上海证券报

  • 上一篇:强筋壮骨,铸就发展引擎——制造业一线观察
  • 下一篇:新订单暴增 中国造船业可以“躺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