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钢花“飞舞” 石化“扬帆” 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稳步前行

时间:2022-02-23 00:00:00

2月1日,大年初一,河钢邯钢生产线上一片忙碌。兑铁、加料、吹氧、倒渣、出钢……一系列熟练操作让炼钢过程变得精准而高效。从压减粗钢生产到精品钢材产能不断提升、高精尖产品陆续下线,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增强钢铁产业的内生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健前行。虎年第一天,山钢集团莱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板带厂冷轧生产线同样是一派火热景象。钢卷在轧机中来回“飞舞”,先进技术的应用让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春节期间,山东指导企业提升产能利用率,护航工业稳增长。“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总基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十里钢城:旧貌换新颜粉尘飞舞,机器轰鸣;钢花四溅、钢水奔流。这是曾经的炼钢情景。如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让“十里钢城”旧貌换新颜。2月8日上午,河北南网第一家重卡充换电站在德龙钢铁投入使用,标志着钢铁企业通过构建绿色运输结构体系实现绿色转型。走进掩映在树木芳草间的德龙钢铁厂区,或粗或细的管道在道路两旁有序排列,地表水、循环水、中水等分类流动,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的用水效率和重复利用率在智能化手段下实现大幅提升。从“排污大户”到“绿色工厂”,转型升级让这家钢厂变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减污增收双盈利。“德龙钢铁厂的案例证明,通过环保限产措施等手段,河北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减排方面进行了巨大投入。”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石洪卫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河北已实现产能压减目标,钢铁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用钢占比大幅提升。河北钢铁产业集中度也明显提高。经过去年的减量重组,钢铁企业集团减少至四十余家。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及智能化改造让河北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成效显著。2021年,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7%,降幅是全国近两倍,规模以上工业总能耗同比下降5.3%,降幅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2%,排名全国第3,新增上云企业超2万家。”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龚晓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目前,河北有58家钢铁企业建成省级绿色工厂,25家钢铁企业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全国第一;石家庄、唐山、邯郸4.3米焦炉全部退出;8089家企业完成搬迁入园进区、就地改造提升;1475家淘汰关停企业实现“清零”。瞄准2022年,河北有望书写更多“厂区”变“景区”的故事,推动以钢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交汇,为推动河北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龚晓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2022年,河北将继续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潜未来产业,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转型升级试验区,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下一步,围绕8大省级主导产业,河北将突出抓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200项以上,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加快壮大新兴产业,构建产业产值梯度培育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链,河北将深化“万企转型”,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山东,存量变革同样让不少钢厂换新颜、获新生。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最大的单体钢厂。钢铁行业逐渐步入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阶段,公司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实现调整转型,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已研发出节能、绿色、环保的先进生产线,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中率先突围。日钢集团的转型,是山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孔庆成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山东狠抓了落后产能的淘汰退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型产业的突破发展和数字经济的赋能应用。下一步,山东将把增强产业创新力摆在核心位置,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谈道,河北、山东等地有不少绿色钢厂,对钢铁行业的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领域进行了有效限制,积极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化转型,严格遵守相关能耗排放标准。绿色转型大趋势下,传统产业同样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来实现“老树发新芽”。付保宗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要正确认识和看待传统产业,拒绝对传统产业的“一刀切”;还要重视市场机制下的创新,通过优胜劣汰机制激发产业活力;要通过法制化手段推动绿色转型。石化航母:蓄势扬帆浪花飞舞,海浪声声。广阔渤海湾正亮起一颗璀璨的石化明珠——位于河北唐山的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智能、绿色运行的智慧管廊,让园区内上下游企业之间原料、产品输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通过蕴含“大”智慧的园区智能微能网,园区提高了冷热电综合利用水平……这是河北智慧化工园区的真实写照。2021年,河北公布3批次22家省级化工园区名单。2022年,河北将继续重点推进曹妃甸石化基地、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建设智慧化工园区。通过做好顶层设计,河北绘制了石化等产业的发展蓝图。2021年,河北制发石化等产业优化升级行动计划及服务头部企业、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出台化工重点监控点认定办法,组建精细化工等行业协会。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龚晓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十四五”期间,河北将做优做强石油化工,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积极拓展合成材料,加快石化园区建设,开展化工园区认定,推动产业向沿海转移、向化工园区集聚,加快行业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形成产业基地化、产品差异化、技术高端化、工艺绿色化、生产安全化的新型石化产业格局。山东淄博的齐鲁石化车间里,有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不分昼夜跟班指导,及时解决产品开发生产的各项问题,推动齐鲁石化茂金属聚乙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位于山东菏泽的东明石化则瞄准进口高性能产品,成功生产出高端聚丙烯粒料EP200R,填补国内空白。以齐鲁石化和东明石化为代表的山东企业助力传统石化产业“有中生新”,通过数字赋能让传统化工产业焕发生机,促进产业升级与数字转型良性互动。山东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化工行业和化工园区智能化评估两项团体标准,建立“10+1”诊断评估指标体系,逐园逐企加快智能化改造。山东还上线运行了国内首家省级智慧化工综合管理平台,汇集园区和企业数据7.8亿条,构建化工产业“智慧大脑”。插上“数字化”翅膀,山东石化航母蓄势正扬帆。看这份亮眼成绩单: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5万亿元、利润1623亿元,同比增长33.1%、96.7%,产业规模和增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2021年,山东通过化工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收获较大经济效益。2022年,化工等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望继续成为促进山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抓手。孔庆成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山东将抓好科技研发创新,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持续开展重点环节攻关,做强科技载体,培强企业主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还将抓好产业生态创新,依托“雁阵形”产业集群,加快塑造一批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各方努力下,石化全行业将在2022年承担更多重任,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石油化学工业的‘双碳’工作有能力、有条件走在整个工业部门的最前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双碳”目标下,要继续高标准抓好节能工作;抓好能源结构调整工作,在搞好传统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氢能、电能、风能技术创新和系统突破;加快全行业绿色技术、绿色工艺、绿色装备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工作;大力推进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水平。建材工业:提质增效2月5日开赛以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很多运动员的“福地”,接连刷新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作为国内最大跨度的单层索网屋顶体育馆,造型优美、跨度巨大的国家速滑馆有强大“筋骨”支撑,所用钢材中的2.3万余吨精品钢材由河钢集团独家一对一直供。据悉,河钢的绿色建材产品品种齐全,包括钢筋、盘螺、建筑用中厚板、结构用钢等,不仅可以满足工程项目全品种供应,还代表着国内绿色精品钢材的高端品牌形象。河北与绿色建材缘分颇深。“冰玉环”牵手“雪如意”,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古杨树场馆群点缀连绵青山,在冰雪山谷之间熠熠生辉。外形靓丽的场馆背后,是新型建材、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多领域综合技术优势,充分体现了“绿色办奥”的办奥理念。项目建设,建材先行。除了在冬奥会上助力节能环保,建材行业同样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大有可为。“建材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环节。”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秘书长孙星寿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随着烟气余热发电技术在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得到迅速普及,烟气余热得到高效利用,建材工业已成为工业部门中余热利用效率最高的行业之一,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达到可装生产线的95%以上,平板玻璃在产生产线基本全部配套了余热利用设施,建材工业余热余压年利用量已超过4亿百万千焦,年余热发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不止是建材行业,绿色发展理念对整个工业领域都至关重要。2022年,河北将通过数字化改造和绿色低碳发展等手段,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振工业经济。龚晓峰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2022年,河北将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聚焦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实施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河北还将继续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工程,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润海园、梅园、梅亭、七十二贤廊……在山东,有这样一座拥有“特色景点”的花园式工厂,将绿化、美化建设付诸实践。这家花园型工厂就是走在绿色发展路上的济宁海螺公司。“建材行业和企业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子报》记者在采访孙星寿的过程中了解到,济宁海螺工业园区积极推进“零外购”电力示范工厂建设,通过利用现有余热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设施,和将新建设的生物质热能补汽发电,以及建设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方式,力争于2022年底初步实现工厂“零外购”电力。济宁海螺工业园区体现了山东对于绿色建材等领域的专注。山东是建材生产和消费大省,建材工业体系门类众多、配套完备。2022年,山东将继续推进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建材迎来广阔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推进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国际化发展、推动绿色安全发展,这是山东实现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孔庆成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山东将继续发挥领航企业带动作用,攻克一批关键技术,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生产性服务为支撑、建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山东建材工业向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记者 张依依)

转自:中国电子报

  • 上一篇:证监会2022年债券监管会议传递什么信号?
  • 下一篇:43项具体措施出炉 服务业迎来重磅利好! 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