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筑好煤炭“蓄水池”紧迫性凸显

时间:2022-01-29 00:00:00

1月18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在国家发改委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完全有能力保障合理用煤需求。除了生产、运输,储备能力也有保障。“近年来重点地区储备能力持续提升,政府可调度的储备资源大幅增加,在煤炭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1月16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66亿吨,可用21天,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煤炭储备是公认的“蓄水池”,可在市场从紧时释放供给、宽松时保留存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煤价波动。国家发改委2021年下达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形成1.2亿吨以上的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以此为带动,力争形成4亿吨左右的商业煤炭储备能力。多地纷纷响应:河北首家煤炭应急保障储运中心已在邢台投运,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河北省4个煤炭储备基地之一;1月12日,四川首个国家级储煤基地接入国家铁路网,为投运奠定基础;位于山东泰安的曹庄煤矿鲁西煤炭储配基地,规划到2022年底形成120万吨储备能力……需求迫切、作用重大,煤炭储备能力如何进一步提升?电煤耗用波动性增大,储备越来越重要“强化储备能力建设是煤炭保供的发力点之一。”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副理事长徐亮将其比作“调节器”,“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储备煤恰恰是兜底的有效工具。除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保障,全国煤炭储备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理论上即可平抑区域性、季节性供需波动。”据中电联燃料分会副秘书长叶春介绍,煤炭储备分为四类:用煤企业应对耗量和供应的波动,为确保连续正常生产在自有场地储备,中间物流环节在港口、站台、物流园形成的储备,煤炭经营企业销售前在各场地的储备,以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储备基地主要分布在煤炭生产集散地、消费集中地、主要铁路运输节点和接卸港口,接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直接调度,在重点时段、关键节点及时发挥增加供应、平抑价格、保障急需及抑制供需失衡等作用。”实践证明,储备一旦不稳,“波动”易现。叶春举例,2021年前三季度,煤炭消费出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各环节库存均偏低。“迎峰度夏期间,国家发改委宣布,前期已分4次向市场投放超过500万吨煤炭储备,计划再向市场投放超过1000万吨。但在持续供不应求以及整体库存过低、耗量高的情况下,投放数量偏少、持久性不够,实际效果并不够明显。供需失衡后,调控措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煤价仍不断上涨。后续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是主管部门适当释放煤炭产能、优先保障电煤供应等措施发挥了作用。”叶春进一步称,我国用电需求呈冬、夏“双峰”特征,且峰谷差不断扩大。新能源发电出力的随机性、间歇性特点,决定其有效容量低,难以保障实时用电需求。“当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一定水平时,需要火电作为保障电量供应的重要主体,随着电力燃料耗用波动性增大,煤炭储备的重要性持续凸显。尤其在煤炭需求和价格增长过快时,择机投向供需矛盾突出、保障难度大的地区,既要投放数量充足,也要确保连续性和时效性,否则将是杯水车薪,难见成效。”储备基地不等于简单中转,也非越多越好然而,依照预期发挥储备功能绝非易事。以2021年全国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现场会举办地--山东济宁为例,记者从该市产煤大县汶上县获悉,当地4个煤矿均配备相应储备能力,但长期储煤占用资金大,以市场煤价1000元/吨计算,储备60天就会增加财务和损耗等综合成本为51元/吨,超出客户可接收价格,因此难以实现长期储煤。此外,矿井规划初期建设用地较小,加上受环保要求高、批复难等因素制约,基本已无储备场所建设空间。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储备煤与储备肉、储备粮功能相似,建设运营模式却相差巨大。煤炭现货易风化、变质甚至自燃,为避免煤质下降,一般十天左右就要运走,来回倒煤耗时、费钱。除了养护、装运等成本,大面积堆放需要用地,土地租金可能比储煤获利还高,堆放时间越久、储备代价越大。“储备基地不是简单的中转站,必须具备生存发展能力,长期依赖政府补贴不可持续。但目前回报机制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积极性。”“考虑到储备煤存在自燃、变质及场地受限等问题,存储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理顺煤电产业链和供应链,确保上游煤炭产量能够快速响应下游电煤消耗。”叶春表示,完善煤炭储备能力需各相关方通力配合。比如,短时间需求过大,超出最大运输能力,即便有煤也难以运达。“做好统筹谋划,以区域为整体考虑,甚至是跨省协同联动。只有各用煤行业、企业之间,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资源、信息和储能共享,关键时候才能投向真正有需求的行业、企业,实现整个体系的稳定。”在徐亮看来,完善煤炭储备能力已呼吁多年,但配套政策、措施仍有提升空间。“基地谁来建,煤炭由谁供,保障谁消费,以及煤价上涨时,储备煤价格怎么定,一系列实际问题直接影响能力的发挥。比如当供应紧张时,内蒙古调出多少储备煤给东北地区,跟现货价格一样吗?由企业自己建设运营的储备基地,煤炭留作自用还是供应他人?很多问题答案仍是模糊的。”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需求细化储备方案如何提升储备能力?叶春认为,信息监测、运营管理、储备调用机制等工作均有待细化。对此,需进一步完善流动性、周转性的储存政策和措施,提高利用率。尤其是政府可调度部分,建议对储备的具体地点、数量及投放方式、时间和价格机制进行公示,便于用煤企业掌握和共享信息,并实行相对稳定的长协价格机制,不因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叶春建议,建立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和储备动用投放机制,实现储备基地动态监测和调度管理“全国一张网”。据此,优化储存地点,建立煤矿坑口最低库存制度和煤矿港口最低库存制度,实现停产不停售或停售不停产,以保持“蓄水池”的缓冲作用。“适当增加可调度的产量储备,根据供需失衡的实际原因有序增加,而不是临时核增产能、难以很快形成产量。在储备投放过程中,煤炭弹性产量迅速释放,及时达到高耗量阶段的供需平衡;如果用煤量减少,弹性产量的收缩使供需回归低耗量阶段的平衡。通过弹性产能的合理收放和储备煤的科学匹配,减少煤价波动、保障稳定供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张博认为,强化煤炭储备能力建设,首先要调动企业积极性,有条件地区可将企业储备能力与煤炭产能挂钩,比如采取鼓励措施,煤炭储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等量的产能进行置换,提高储备基地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煤炭资源产地储备、产能储备和应急储备动态信息数据库,因地制宜合理控制与调配储备规模,强化产、运、储多方流通环节管理,鼓励企业依法依规增加有效供给。徐亮提醒,尽管形势急迫,完善储备能力也要有序,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需求及功能进行细化。“诸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年年缺煤,但运价偏高、运能不足,可建立煤炭洗配储备基地,自用与外购兼顾;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港口枢纽区或铁路集散地,万一遭遇运输中断,有储备可防止断供;在铁路直达运输但运能不足的华中、西南内陆地区煤炭集散地、火车站等,建立应急储备基地。不同基地的作用不一样,具体到什么时间、何种情况启用,都应有明确详细的方案。”●背景链接煤炭储备是指中央政府委托煤炭、电力等企业在重要煤炭集散地、消费地、关键运输枢纽等地建立的,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导致煤炭供应中断或严重不足情况,由中央政府统一调用的煤炭储备。储备点布局遵循辐射范围广、应急能力强、储备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原则。重点部署在沿海、沿江、沿河港口和华中、西南等地区。储备点应具备以下条件:位于区域交通枢纽,拥有水运、铁路和公路运输其中两种方式以上的联运条件,市场辐射范围和资源腹地宽广;集疏运基础设施完备、良好,煤炭堆存能力较大;煤炭装卸、计量、质检、环保等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记者 朱妍)

转自:中国能源报

  • 上一篇:近郊唱主角!上周青岛新建商品住宅销售1285套
  • 下一篇:“氢”情助力“绿色冬奥” 氢能产业化发展有望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