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炼化产能迅速扩张,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市场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炼化企业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是炼油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成品油需求增速已逐渐放缓,而替代燃料的发展更加剧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的炼化行业,迫切需要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提质增效,实现转型发展。炼油产能呈结构性过剩从2017年开始,我国炼油能力重回增长轨道。随着炼油能力的巨幅攀升,产能过剩问题也愈演愈烈,而且集中体现在落后产能过剩:成品油、基础石化产品严重过剩,但高端化工品依旧短缺。“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能力从2016年的7.88亿吨/年提高至2020年的8.81亿吨/年、平均负荷率从68.7%提高至76.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炼油国,占全球总产能的18%。“十四五”期间,随着新一轮大型炼化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每年还将新增约1亿吨的产能。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炼油能力将升至10.2亿吨/年,整体炼油能力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巨型炼化项目的陆续“上马”也将对国内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产生致命性冲击,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预计到2025年,我国炼油能力平均负荷率将降为74%左右。成品油消费峰值将近2020年,我国成品油实际消费量约为3.8亿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0%左右。2016年~2020年,我国成品油实际消费量从3.34亿吨升至3.8亿吨,年均增速为3.3%,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降低了2.6%,其中汽柴油增速明显放缓是主要原因。“十四五”期间,我国石油消费增速将放缓,成品油需求有望临近达峰或达峰。柴油消费已于2015年达峰,峰值消费量约为1.73亿吨。虽然近期受能耗“双控”影响,柴油供应紧缺,但在产业升级、传统行业油耗下降、运输结构调整、替代能源等长期影响下,未来柴油需求仍将稳中有所回落。汽油需求维持低速增长。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是拉动汽油销量继续增长的根本因素,而燃油效率提升和替代加剧将抑制汽油消费。预计2025年前汽油消费将达峰,峰值消费量约为1.54亿吨。航煤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尽管高铁对中短程航空需求形成替代,但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航空运输设施不断完善,我国航煤需求仍将继续较快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煤油需求将增至5200万吨,在2040年左右达峰,峰值消费量约为7900万吨。同时,随着国内一批化工项目投产,化工轻油的需求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化工轻油市场需求旺盛,增速保持在4%以上。新能源替代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在“双碳”背景下,光伏、风能、氢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风口”。2020年,新建光伏、风电发电成本均值降为50美元/兆瓦时左右,已低于新建火电发电成本,风光发电步入平价竞价上网时代。2020年,陆上和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30GW(十亿瓦特)和11GW,2025年有望达到383GW和30GW;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从2020年的248GW提高到2025年的434GW,风光发电装机容量进一步提升,成为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力量。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和氢能产业的发展,未来交通运输领域用能电气化趋势凸显。“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16年的50.7万辆增至2020年的136.7万辆,年均增长率为28.1%。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2000万辆。而2021年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了2025年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比从目前5%提升到25%的愿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加速成品油消费替代。此外,全球各国相继推出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挪威、德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已宣布在2025~2050年停止燃油车的销售,我国也可能在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这也将对炼油行业产生强烈冲击。
转自: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