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乍到,“两会”即临,各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其中,“智慧医疗”成为屡次出现的关键词。以北京市为例,其2022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推动人工智能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以推进智慧医疗等建设为示范,以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为试点,大力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将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打造智慧医疗、智慧康养等数字应用场景。智慧医疗旨在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医疗供给侧问题。不过医疗人才的培养周期漫长,也意味着行业必然要靠数字化带来新的驱动力。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所催生的“数字医生”潮流涌现。医疗AI逐步成熟所带来的“数字医生”解决方案,为医疗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有望解决医疗资源供给配置不充分不平衡的难题,大幅提升医疗全流程的效率和体验,让普罗大众不再“看病难”。医疗影像为起点 “数字医生”爆发式成长数据是开展医疗数字化、智慧化的关键。资料显示,医疗影像数据占到了全部临床数据的80%以上,影像科室也是医院体系中最忙碌的科室。而现有医生趋近饱和的工作量,直接影响到传统影像检查和诊断效率。以心脏CTA影像诊断为例,按“扫描-后处理-诊断-初写报告-报告审核”的流程,医生至少需要30分钟到1小时才能完成一位患者的影像资料阅片及报告完成工作,而病患取得报告需要等待1-3天。而利用AI影像产品,能实现一天内完成预约、检查、取报告全流程,时间大幅缩减,病人就医体验得到改善。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以数字技术对诊疗流程中大量病患数据做快速处理,是“数字医生”的第一阶段。“数字医生”能够辅助人类医生大大增加诊断效率,缩短工作时间,并提高诊疗质量。2021年起,医疗AI企业进入收获期,以“数字医生”产品覆盖更广泛应用场景的数坤科技,向公众揭示了医疗AI的巨大市场机遇。据招股书数据,数坤科技2021年上半年的同比增幅高达680.9%,至5262.4万元,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总营收的两倍有余。2020年营收的同比增幅则达到3142.3%。从招股书披露来看,数坤科技已布局心、脑、胸、腹、肌骨等关键部位疾病的共计37款产品的“数字医生产品组合”,为临床医生们广泛欢迎,并在全国顶尖三甲医院和广大基层医院全面落地,成为缓解当下医疗供需矛盾不可或缺的帮手。作为新物种,医疗AI企业从软性体验切入,和西门子、飞利浦、GE等大厂在硬件上的研发投入异曲同工,都是为了赋能新时代的智慧医疗,这或许是医疗行业的共同愿景。 政策已有顶层设计 或成医疗供给侧改革突破口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主任刘士远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演讲中曾表示,一线医生对AI产品的使用已经常态化,部分较为成熟的产品,医生已经比较信任甚至是依赖。人工智能“数字医生”协助人类医生,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精准、更一致及更可及的医疗服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逐渐从梦想走进现实。从更长远的目标来看,“数字医生”或许能成为医疗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除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外,医疗供需还存有明显的城乡剪刀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里,在TOP100医院的名单中,北京23所、上海19所、广州9所,三个城市便占据了中国百强医院的“半壁江山”。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医院35394家,其中三级医院有2996家,仅占8.46%;然而,三级医院就诊人数高达179824.5人次,占全国总人次的54.12%。病患的高度集中问题,不仅导致了基层医院患者不足、农村供给相对匮乏的局面,也拉低了我国医院诊疗效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中国的病人平均花3小时用于门诊就诊,而其中诊症的实际时间仅8分钟。与此同时,大城市“挂号难”、“看病难”的现象逐渐滋生。医疗AI技术逐步成熟之后,“数字医生”不仅能协助人类医生大幅提升诊断效率,也可以有效提升医疗资源落后地区的诊疗水平。2021年12月28日,由工信部、国家卫健委等10部分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也将诊断检验装备列为七大重点发展器械领域之一,并明确提及了“发展新一代医学影像装备,推进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诊疗一体化发展。”同样,在2021初年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两大政策文件中,均明确提到了提到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的问题。顶层设计上,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也将AI摆在了重塑国家经济和工业生产能力关键组成部分的高地位;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AI设定为重要国家战略,并呼吁在涉及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包括医疗)中应用AI;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为中国医疗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存储提出了相关的网络安全要求、定义和监管规则;“十四五”规划更强调了智慧医疗、医疗物联网和智能医疗设备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层面,2021年,由国家药监局主导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审批全面加速,国内龙头联影、数坤科技等拿下多张NMPA三类证,人工智能医用软件监管和标准化制定工作不断完善。目前,得益于头部企业的持续探索,“数字医生”概念已经从第一阶段的影像数字医生,逐步扩展到临床数字医生、健康数字医生等,数字医生已成为医疗AI的代名词之一,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内,医疗AI的发展将持续受到自上而下的有力政策支持。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使下,“数字医生”的爆发也在情理之中,在不远的未来,“数字医生”或能根本改善“看病难”问题,成为实现医疗供给侧改革和智慧医疗愿景的关键推手。(记者 朱国旺)
转自: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