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部分)解读

时间:2022-01-13 00:00:00

2021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明确“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虽然,2021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对《规划》进行了解读,但为便于有色金属行业了解《规划》主要相关内容,特作一梳理。《规划》除简短导言外,主要由发展形势、总体要求、促进产业供给高端化、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加快产业发展绿色化、加速产业转型数字化、保障产业体系安全化(“五化”)和保障措施等8大板块26部分组成。一、发展趋势重点分为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两部分。发展基础。从规模优势得到提升(粗铜、精炼铜、电解铝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严控电解铝产能取得明显成效)、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绿色转型呈现新面貌(原铝综合交流电耗比世界平均水平低6.9%)、智能制造达到新水平五个维度,阐述了“十三五”以来,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从机遇和挑战两个维度,阐述了“十四五”时期,原材料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更加严峻,机遇和挑战呈现许多新变化。其中提出的“面对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主要大宗原材料产品需求将陆续达到或接近峰值平台期,规模数量型需求扩张动力趋于减弱”值得举一反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相关数据初步表明:全球和中国锡消费分别于2005年和2014年出现38.84万吨和19.26万吨的需求“峰值”,国外镍于2004年、铜和锌于2006年分别出现117.53万吨、1345.6万吨和774.37万吨,G7(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铅和铝分别于2000年和2006年出现329.8万吨、1328.4万吨“峰值”。《201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消费精炼铜1248.23万吨、精炼铝3330.44万吨、精炼铅523.52万吨、锌锭617.93万吨、精炼镍107.43万吨和精炼锡17.42万吨,整体上已占同年世界消费量的“半壁江山”。二、总体要求主要由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三部分组成。《规划》按“创新引领、市场主导、供需协调、绿色安全”基本原则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工业保障和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在制造业中比重基本稳定;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明显提高;初步形成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的产业发展格局。《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五项具体目标。——供给高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有色金属行业来说,要努力实现“重点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目标。——结构合理化水平持续改善。有色金属行业既要对“粗钢、水泥等重点原材料大宗产品产能只减不增,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举一反三,又应积极争取在“重点领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形成5-10家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在原材料领域形成5个以上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发展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既要实现“电解铝碳排放下降5%”硬指标,更要重视和强化“重点行业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总量实现双下降”“工业废渣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等普遍要求。——产业数字化转型效应凸显。有色金属行业特别是加工企业应在“建设1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争取较大作为。——体系安全化基础更加扎实。铜产业等的“战略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形成基本稳定的资源保障体系”和“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是重中之重。三、促进产业供给高端化由健全创新体系、攻克关键技术、突破关键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四部分组成。虽然健全创新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更具普遍性和指导性,但“支持转制院所整合产业链和创新链,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平台,提升绿色选冶、高端加工、稳定制备等工程化能力”“支持企业建立境外材料技术和装备研发机构,开展国际技术创新合作”“打造国际化认证品牌,积极推进国际认证机构间认证结果与评价标准互认”,以及推进航空铝材、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铜水(气)管等产品标准和品牌建设等,对有色金属行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攻克关键技术。既设置了专栏1且对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创新重点方向做了明确规定,也明确要求“攻克复杂矿床及超深井矿山安全高效开采等矿山工艺技术”“固废(危废)协同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污染物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突破关键材料。特别提到了“高强铝合金、稀有稀贵金属材料”等,设置专栏2(新材料创新发展工程),明确了突破重点品种(攻克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材料、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等)、提升公共平台(稀有金属、粉末冶金等)等具体任务。到2025年,关键材料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新建10个以上新材料平台。四、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由巩固去产能成果、引导合理布局、优化组织结构、推进产业协同四部分组成。虽然优化组织结构、推进产业协同更具普遍性和指导性,但“做强做大稀土企业集团,鼓励稀有金属企业加快整合”“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挖掘高性能铝材等高端材料消费潜能”“支持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重点材料‘一条龙’应用示范推进工作”等值得密切关注。巩固去产能成果。应未雨绸缪按“完善并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行业产能置换相关政策,防止铜冶炼、氧化铝等盲目无序发展,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污染物超低排放值”要求,对其他有色金属新建、改扩建项目进行审视。密切关注“研究建立运用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等手段遏制过剩产能扩张的约束机制”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引导合理布局。“沿海地区有序布局利用境外资源的氧化铝等项目”“促进电解铝行业布局由‘煤-电-铝’向‘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铝’转移”“打造一批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绿色建材、新材料产业集群”等值得高度关注。有色矿山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铜矿企业,要力求在“科学投放砂石资源采矿权,合理布局一批大型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前,按照“市场主导”基本原则,切实做好尾矿和废石综合利用工作,为“遵循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重战略规划引导、标准法规制定、市场秩序维护、产业安全保障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奠定应有基础。五、加快产业发展绿色化由积极实施节能低碳行动、推进超低排放和清洁生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部分组成。积极实施节能低碳行动。明确提出“制定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确保2030年前实现达峰,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率先达峰”“优化产品贸易结构,鼓励增加初级加工产品进口,严格限制高能耗、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等。同时设置专栏3,明确组织实施低碳制造试点工程具体内容。包括:有色金属行业推广高电流密度低能耗铝电解、热态铜锍连续吹炼、低碳原料替代等低碳技术。推进超低排放和清洁生产。将“研究推动化工、焦化、电解铝、铜冶炼、铅锌冶炼等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加强有色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治理,无害化处理含砷冶炼渣、铝灰等危险废物”“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建设绿色矿山。制修订一批环保排放、节水等重点标准”等。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将全面推进原材料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重点围绕尾矿、废石、粉煤灰、赤泥、冶炼渣等,建设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在重点地区建设尾矿废渣、磷石膏、电解锰渣等综合利用和钢铁有色协同处置含锌二次资源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等产业耦合发展,建立原材料工业耦合发展园区,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衔接。六、加速产业转型数字化由加快制造过程智能化、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夯实数字化支撑基础三部分组成。设置专栏4,明确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工程具体内容。有色金属行业特别是加工企业应在“建设1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争取较大作为。七、保障产业体系安全化由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增强配套支撑能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三部分组成。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强调了“适当新建高标准矿山,强化国内矿产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的重要性,鼓励综合利用复杂共伴生矿及矿山固废。将“优化年度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管理机制,科学调控稀土、钨等矿产资源开采规模”;开发“城市矿山”资源,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大型废钢及再生铝、铜、锂、镍、钴、钨、钼等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推进再生金属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设置专栏5,明确了组织实施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工程具体内容,包括:支持铁矿石、铜矿、稀土等国内重点矿山建设。到2025年,再生铜、铝产量比例分别达到35%、20%。增强配套支撑能力。鼓励企业制定实施“备胎”计划,推动供应渠道多元化布局。设置专栏6,明确组织实施补链强链工程具体内容。包括:研究建立统筹兼顾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储备体系等。到2025年,主要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得到有效疏解,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强化企业本质安全”和“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并举,将“推动企业源头治理,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八、保障措施《规划》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照搬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相关解读如下:一是强化规划实施。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建立中期评估机制,动态跟踪《规划》完成情况和新问题、新情况。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桥梁作用,及时反馈规划实施问题和建议。二是加强政策协同。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深化产融合作,支持规划涉及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相关领域专业结构。建设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和专家信息库,加强急需紧缺技术人才培养。四是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宣传报道。制定精细化产业政策,消除社会对原材料工业的误区。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作用,加强规划的宣贯、落实。“十四五”时期,有色金属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机遇和挑战将呈现许多新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有色金属行业应以宣贯落实《规划》为契机,坚持系统观念、保持战略定力,遵循发展规律、强化本质安全,尊重市场规律、增强底线思维,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 上一篇:我国废钢资源回收利用率将获提升
  • 下一篇:有色金属工业:在“喜气洋洋”中“强筋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