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我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

时间:2022-02-11 00:00:00

2003年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了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国共批复保留6个地市级和35个县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涉及1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过多年发展,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在探索综合治理模式、创新防治技术、完善政策机制、开拓沙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丰富和完善了新形势下防沙治沙工作思路。示范区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相结合,为优化沙区林草生产布局、发展沙产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技术模式不断完善在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中,各地不断探索创新,总结了一系列防沙治沙综合治理适用技术。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采取丘间地造林、沙丘上做方格沙障、沙障方格内栽植固沙植物和点播沙生植物种子、封沙育草的方式治沙,山坡沙地采取沿等高线(水平线)人工踩脚回头撒播法。通过引进水冲沙柳和甘草平移等新技术,种植效率和苗木成活率得以提高。通过山上抓提升、山下抓延伸,综合治理沙荒风口,改变了以往沙荒风口年年造林难见林的状况,使许多造林禁区披上了绿衣。同时,创新完善了抗旱节水、沙地樟子松造林、改土固沙、杨柳科树种深栽旱作造林、保水剂和生根粉使用等技术,全面提升了区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治理技术水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通过大力推广防沙治沙适用技术和防治模式,有力保护了沙区林草植被,沙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疆阿克苏通过实施4个百万亩生态工程,构筑起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水源涵养、沙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发展体系。在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带动下,内蒙古赤峰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山区基本实现按山系、流域规模治理,农田、草牧场沙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牧业生产能力明显提升。青海共和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通过人工治沙造林,逐步扭转了项目实施地周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趋势,实现流沙固定、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得到治理,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不断增加。区域经济稳步发展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致力于改善沙区群众生活水平,推动沙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西藏山南市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通过引进水冲沙柳和甘草平移等新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率和苗木成活率,拓展了治沙致富渠道。湖北老河口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实施新品种黄金梨、圆黄梨改造工程,推广高接换优改造技术,改造后的新品种砂梨两年丰产,经济效益明显。青海格尔木市建成有机枸杞标准化基地企业4家,备案出口企业4家,带动发展枸杞深加工企业6家,培育青海著名商标2个,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种植户及周边农牧民的收入。辐射带动作用巨大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涵盖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中确定的5种沙化土地类型区,在防治技术、综合治理模式、产业开发等方面探索了成功模式,为推进防沙治沙提供了样板和示范。山西右玉县努力构建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主的生态安全体系,以绿色资源开发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以塞上绿洲为特点的生态文化体系,全力打造荒漠化防治典范。四川若尔盖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采用“补灌+补草+施肥”、“种草+施肥+围栏”、补播草种、“植乔灌+种草+施肥+围栏”等多种措施、模式治沙,打造了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周边高原县生态治理。甘肃贵南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营造防风固沙林为主,采取封、造、管并举,乔、灌、草相结合的治理措施以及工程固沙和系统治沙的治理模式,使用杨柳深栽造林、草方格沙障设置、雨季点播柠条和沙蒿等新技术整体推进,有效减缓了土地沙化、草场退化速度,为全县实施大规模防沙治沙工程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记者 刘倩玮 通讯员 刘勇)

转自:中国绿色时报

  • 上一篇:胖哥俩春节送温暖活动在京举办
  • 下一篇:社科院报告:2021年中国金融风险趋于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