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浅析城乡二元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时间:2021-12-28 00:0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为什么要实行乡村振兴的战略以及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城市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值得思考又很难回答的问题。本文以城乡二元为基础,具体分析其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并充分发挥城市作用提供学理参考。一、城乡二元对立古人建城的时候,总喜欢在城的四周再建些威严的城墙,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守得住城市的安宁。有时候一道城墙还不够,须另外再建一道,《管子·度地篇》中就有记载:“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也就有了内外城墙之分。然而有城有郭还不够,还得再加一些,再筑高墙恐怕行不通,那不如就往地下延申,围着城墙加道河流作为屏障。《礼记·礼运》里说:“城郭沟池以为固。”我们也因此有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说法,也会用“固若金汤”来比如防守严密,无懈可击。钱钟书把城市防御里现实的城墙意象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写了一部《围城》,用以形容婚姻状况。“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里的人想出去”。一道道城墙生硬地划分出两个截然对立的世界。要彻底讲清楚城乡之间的二元对立,首要任务是正确认识看似寻常实则千头万绪的“城市”概念。按照《说文解字》,“城”从墎,从土,其字形像两座城楼相对立的象形图案,是城墙的意思,“成”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斧钺一类兵器的象形,借指守护、保卫。城的本意就是环绕都市的防御墙。“市”買賣所之也。“城”和“市”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城市”,强调了城市的军事防御和商业贸易职能。而在西方,英语单词政治的(politi cal),政治(politi cs)政策(poli cy)以及警察(poli ce)都是由古希腊 polis 衍生而来,polis 一词最初指物质堡垒,随后具有了城市的意思,西方“城市”概念仿佛强调更多的是其政治职能。阿诺德?汤因比在《变动的城市》中,对“城市”做了如下界定:“我们可以将城市视为人类的一种特殊聚居类型,城市人口所居住的人造环境的性质使其有别于其他聚居类型。城市不是居民附着于农业种植作物或者附着于牧场,喂养牲畜的村庄,城市也不是采矿者,丛林居民或者烧制木炭的营垒;更不用说移动的帐篷,就像游牧民族所居住的那样。城市像村庄一样,是固定的聚居方式,居民是定居的,但是城市是街道与建筑物的聚合体,并且在城市的周界内不能生产居民所需的所有食物—或者,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生产任何食物。”可见,城市和乡村都是人类聚居类型,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乡村自然的环境,城市聚居环境更多是人造的;乡村生产人类生存需要的食物,而城市则不能生产。阿诺德进一步指出,“没有外部农业生产腹地的食物供给,城市将不复存在的潜在意义。这些农业腹地的生物生产,出了能够满足当地食物生产者的需要外,还能够提供充足的剩余,这意味着没有城市曾经实现过或者能够实现经济的自我独立”。 按照阿诺德的说法,城市因为不能生产人类生存所赖以生存的食物因而无法实现经济的自我独立,那么城市生产的是什么,又是靠什么把人聚集在一起?罗伯特?帕克关于这个问题给了这样的答案。他认为,“城市是由它所包含的区域,人口以及相应的各种机制行政管理设置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城市事实上是一种心物机制(psychophysi cal mechanism),所以说,城市是文明人的自然居住地。正因为如此,它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类型的文化区域。”以上说明的是城市对农村的依赖关系,即:城市不能直接产生人类生存需要的食物,因而必须借助农村。换言之,城市必须在农业及农村的生产活动之上才能存在并发挥相应的职能。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农村是基础,城市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如果将历史进行中城市体量的扩张以可视的曲线形式呈现,你将会发现城市体量扩张的曲线与科技发展的曲线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城市曲线起始的时代是冶金术发明的时代,是控制水源进行排水,发明灌溉技术的时代,同样是书写艺术发明的时代。城市的发展往往是同科技和历史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如今城市与乡村在感觉上很容易被区分,然而在前工业化时代,甚至在工业化前期的一些殖民地,城市与乡村的区别通常并不明显。二者的区别之多在物理意义上--被城墙团团包围就是城市。城市化的定义虽然莫衷一是,然而城市化迅速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至今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确实不容忽视的事实。因此,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是人类主要的聚居场所,也是工业、商业、交通、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等的集中地,还是创新、交流与冲突的焦点。至此,我们将城乡二元对立关系总结如下:城市和乡村在历史上出现的顺序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不同作用不同,这些不同直接导致了二者在生产生活社会关系等方法极大的不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化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并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那么,城乡二元的经济关系必然要反映在文化关系上,因此城乡的文化必然不同。然而,历史或者现实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城乡从来又都是融合在一起的,农村包围城市,城市反哺农村的案例比比皆是。相对于城乡对立区别的显性易见,城乡的融合统一则显得相对隐形不易察觉。那么,将城市和乡村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二、 城乡融合统一同样在《变动的城市》中阿诺德?汤因比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大都市大多数的定居者都是外来人,他们或者他们的父亲,最远追溯到他们的祖父,都是从乡村地区迁移来的”。农民因为不同的原因进入城市,进入城市的农民的实际状况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关于农村和农民形象的认知,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尤为突出。沃尔特·惠特曼在《草叶集》里把跨越密西西比河的地区、大平原、洛基山脉和太平洋斜坡的那大片的土地描绘成拥有自由健康的生活、简单的膳食、清甜的山泉、轻松的面容和明澈的眸子,能强健体魄和净化心灵的神奇之地,这既是诗人的浪漫想象又寄托着民众对原初的农耕生活的向往。在“落叶归根”的传统理念下,羁旅是永远遗憾,故乡永远是心底的那点哀愁,思乡也因之成为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天上的明月,重阳的茱萸,窗前的梅花,都可以化作思乡的意象。哪怕是离家多年,物是人非,故乡的熟人已故,孩童也多不相识,老家门前依然会有一汪从未曾改变的小池水,安安静静荡漾着碧波,盼望着等待着欢迎着游子的回家。时至今日,科技进步,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城市和乡村物理空间上的阻碍变小,双向的人口流动把乡村和城市更紧密地联系了在一起。三、 结语城市和乡村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天生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功能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随之不同。农村提供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越是城市化进程高度发达的今天,就越要重视乡村振兴。只有乡村这个源头是活的,才能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城市的发展之渠才能长流长清。城市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智慧的结晶,城市孕育的政治进步科技进步的成果也应该在乡村广阔的土壤落地生根,只有这样,乡村的发展才能吐故纳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象。而那些在城乡之间勇敢“长征”的人,自然而然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连接着城乡播种着希望。(王思颖,窦卫霖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转自:光明网

  • 上一篇:青岛莱西:打造“有呼必应”服务品牌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尚德机构荣获“北京民办教育机构践行社会责任行动奖”,助力奋斗者们追求职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