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浙江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交出了高分答卷: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12.9%;利润总额6789亿元,增长2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增长13.3%;规上工业企业预计首次突破5万家,全省工业经济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向好。会议提出,今年浙江省将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筑牢经济“压舱石”,主要预期目标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制造业投资增长10%。抓数改,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今年是浙江数字化改革“大变样”之年,是全面贯通、集成突破、集中展示之年,也是数字经济系统奋起直追、全面跨越之年。浙江将以纵深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为主引擎,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为主阵地,深化数字经济系统建设。进一步放大数字经济系统的格局,迭代完善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重大应用、能力组件、产业数据仓等重点项目建设,既重数量更重质量,既抓增量也抓迭代。建成产业数据仓,构建产业大脑能力中心,进一步丰富产业大脑内涵和功能。新增上线试运行细分行业产业大脑10个,突出抓好化工大脑、电机大脑迭代升级,做精做深动力电池大脑、智能电气大脑、机床大脑。累计谋划建设重大应用45个,力争新入选全省最佳应用7个,把企业码、产业链“一键通”、亩均论英雄3.0、工业碳效码等打造成有冲击力、有影响力的硬核应用。加强数字经济发展谋划推进。出台深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系统化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3万亿元,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5家。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联动抓好18个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产业基金支持,实现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1800亿元。依托杭州国家“芯火”创新基地,组织开展“芯机联动”对接。制定软件产业链提升发展方案,实施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名人“五名”工程,推动成立工业软件产业联盟,力争软件业务收入实现新突破。开展“百城千屏”8K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活动,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出台新一轮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出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建立数字经济企业第二梯队培育计划,壮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出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深化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培育数字工厂8家、未来工厂15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0家,新增云上企业100家、工业机器人1.5万台。持续提升“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进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小镇建设,累计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00个、培育数字化服务商300家。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深化5G“一件事”改革,累计建成5G基站16万个以上,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2000万户家庭的能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广一批5G应用案例。推进低碳网络建设,降低5G网络设施能耗。增动能,加快产业提质升级去年,浙江不断厚植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6家,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365项;组织实施首台(套)工程化攻关项目93项,新增省级首台(套)产品362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落实产业链“链长制”,组织实施省级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77项,建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57家;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累计7个集群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名单。这一连串数据折射出浙江经济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会议提出,今年,浙江将从以下三方面持续发力,竭尽全力增动能,加快产业提质升级。一是提升创新发展驱动力。今年规上制造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要达到3.1%。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提升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能级,围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推进品牌质量标准提升,开发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5000项左右,认定“浙江制造精品”200项。开展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新增省级管理标杆企业20家。二是“链长+链主”协同打造标志性产业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出台“链长+链主”协同机制工作方案,确定“链主”企业20家,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20家。实施“链主伙伴计划”,确定“链主”伙伴企业100家。强化“链长”统筹协调,对“链主”企业实施“重要事项直通”扶持和服务。组织产业链企业服务团活动,排摸断链断供风险,推动“链主”企业牵头实施重大技术协同攻关,加强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省级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60项以上、首台(套)工程化攻关项目100项,新增首台(套)产品200项、推广应用100项,开展首台(套)产品展示推介,进一步完善鼓励使用首台(套)产品的政策。加强长三角产业链合作,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合作,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产业链联盟发展。三是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三大科创高地”,构建“415产业集群+新星产业群+未来产业先导区”的梯度培育体系,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制造业星级园区建设,培育“新星”产业群20个左右,加快打造“415”产业集群。推进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建设,绍兴综合试点和48个分行业试点要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积极培育临港制造业集群,联动推进浙江自贸区建设。深化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支持德清争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6个。召开2022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推进新材料区域评价测试平台、生产应用平台建设。加快工业母机、氢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向技术先进、产品高端升级,扩大优质装备供给。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开展示范梯度培育,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60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0家。(记者 吴丽琳)
转自: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