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省经信厅发布《关于支持山区26县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下称《若干举措》),提出组织实施山区26县生态工业发展“攀登计划”,力争到2025年,山区26县年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170亿元以上。“山区26县蕴藏无穷潜力,精准有力的工业政策支撑非常关键。”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干举措》从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平台建设、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六大方面,细分出18项具体举措,助力山区26县发展生态工业。目前,部分山区县已经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域产业。比如淳安水饮料、永嘉泵阀、武义五金制品、龙游特种纸、江山门业、仙居医药、三门橡胶、龙泉汽车空调、云和木制玩具、缙云机械装备、遂昌金属制品等。“支持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形成百亿级规模,同时引导更多县因地制宜培育1个至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形成‘一县一业’。”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力争山区26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均超过8亿元、超百亿元的县达10个以上。山区26县的产业不能偏离“生态”这根主线。《若干举措》指出,“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和环境质量优的绿色产业,形成山区生态经济新的增长点”。产业发力的关键在企业。为了在山区26县培育出更多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深度融入浙江主导产业链的企业,《若干举措》明确“支持山区26县创新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模式,围绕主导产业链明确1-2家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一业一企’培育”。同时,支持它们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体系,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4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家以上。此外,浙江将实施产业链山海协作行动, 加强山海协作结对地区产业链对接。通过引导各发达地区龙头企业与山区26县企业建立“1+N”结对帮扶合作机制,形成上下游专业化协作配套。《若干举措》还提到,将创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对山区26县项目在申报条件等方面适当降低标准,或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支持。同时,对符合省产业基金经信类政策性项目要求的山区26县项目优先予以支持。(记者 夏丹 通讯员 沈吉祥)
转自: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