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我国制造业还承担着由大转强过坎破局的重任。当前,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物流循环不畅、供应链堵点卡点增多、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等困难。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稳链、固本、提质上下功夫已是当务之急。
稳链条。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系统性、国际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国际产业竞争版图加快重构,随着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竞争位势上升,一些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和弱项也逐步显现。特别是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地缘冲突、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黑天鹅事件频发,由此引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重要原材料供给趋紧、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缺货断供,对产业链供应链形成紧缩约束和负面冲击。构筑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势在必行。为此,应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同时,针对制造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困境,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固本体。必须看到,我国传统产业基础短板弱项依然较多,特别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层次多样,呈现从工业1.0到4.0多元共存格局,诸多企业前沿技术创新和应用不足,数字化、智能化仍在路上,产业集群系统效应有待更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孵育成长期。毋庸置疑,传统产业并不等同于落后和衰退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实现“老树”发“新芽”。伴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要素不断向传统产业广泛渗透融合,新技术、新模式孕育生长,新业态、新产业持续催生,产业新供给、经济新动能加快形成,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向更高层级迈进。为此,应加快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提质量。当前,我国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预期信心不稳,创新力、开拓力有待激发,产业链供应链控制力和影响力相对缺乏,一些企业正面临缺钱、缺工、缺技术的突出瓶颈。随着国际国内竞争更趋激烈,提高国际分工位势和竞争能级时不我待。因此,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中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优质产品供给不足矛盾长期存在,导致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分工地位徘徊于中低端环节。未来,居民消费层次将持续提高,下游产业要求将不断提升,需求结构升级呼唤更高质量、更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实践表明,制造强国无一不是质量强国,加快提升质量品质内涵,加速质量变革和品质革命,是重塑“中国制造”新形象、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付保宗)
转自: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