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积极主动落实国家战略 自立自强建设制造强国

时间:2022-03-11 00:00:00

两会期间,新华财经联合国资小新、《国资报告》持续推出“两会国企新声”栏目,为您汇总和整理国资国企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共同见证国资国企代表委员围绕“国之大者”建言献策,共商国是;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深入探讨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等热点话题。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积极主动落实国家战略自立自强建设制造强国》。

关键词一 落实国家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加快CCUS产业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作为大规模减碳技术,将有力助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首次将CCUS列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明确提出“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总体看,我国CCUS正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与国际整体发展水平相当,但部分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地区陆上封存潜力差异较大,且成本较高,亟须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因此,马永生建议: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动CCUS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CCUS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逐步将CCUS技术纳入能源、矿业的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列;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及技术规范,形成统一行业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加快高温气冷堆商业推广,促进核电安全发展

2021年12月,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特征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项目——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并网发电。示范工程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国产化率达93.4%,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全球第四代核电技术的“中国引领”。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技术先进性、容量灵活性、广泛环境适应性等显著优势。随着商业化应用,高温气冷堆造价将大幅降低,经济性有保障,同时还可以替代退役煤电,盘活工业厂址资源,实现供热、供汽、工业制氢等综合清洁能源服务。

为加快高温气冷堆商业化推广应用,舒印彪委员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完善高温气冷堆商业化发展规划,依托华能石岛湾示范工程,进一步强化成果凝练,推动设计优化;加大高温气冷堆商业化推广的政策支持鼓励上下游联合创新,推动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加快开展高温气冷堆替代退役煤电厂的技术研究和项目实施,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大型央企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开展在退役煤电厂址建设高温气冷堆的项目评估、工程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一批项目建设。同时,支持高温气冷堆技术出口,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担当端牢能源饭碗的主力军

能源关系着国计民生。邹磊提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在坚守能源安全保障上显担当。同时,服务“双碳”目标,在加快能源绿色转型上下功夫。解决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新能源与电网之间的关系,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基础保障型和系统调节型电源转型,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此外,坚持创新驱动,在能源产业链现代化上求突破。着力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补强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短板,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走出一条掌握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源发展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加快全面推进节能工作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优先位置,着力提高能源效率,是当务之急,更是重中之重。机构研究数据显示,节能对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的贡献率约为70%左右。

但目前,在全面推进节能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单点节能挖潜难度大、节能技术创新驱动不足、节能优先氛围尚未普遍形成等问题。对此,宋鑫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聚焦全流程、全产业链、全行业,鼓励能效系统提升。二是锚定系统化、低碳化和数智化,加大创新力度。三是建立节能国家奖励制度,营造节能优先全社会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吴希明:政府主导、企业推动、做实通航,落实航空强国战略

通航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建、新动能和新增长点,是落实交通强国和航空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今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支撑国家交通运输体系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通航业产业链条长、专业性强、管理部门繁多、地域跨度大,国家各部委已经出台相关规划和指导意见,需要地方政府主导、企业推动,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务实发展,做实通航产业,使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和规划落到实处。因此,吴锡明建议:政府主导,建立跨部门军、地、航协调机制,统筹推动通航产业发展;整合地区航空资源,打造民航运输和通航运营一体化支持保障基础环境;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打造若干应急救援基地;支持地区通航平台公司与通用航空“国家队”深度合作。

关键词二 建设制造强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推进自主创新切实增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给世界的贡献接近30%。我国工业的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实现新飞跃,并且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的重大科研创新成果。

刘明忠提到,我国装备制造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自立才能自强,自强才能主导,要以改革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进自主创新,组建更多的产学研一体的创新中心,及时增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作为总部在东北的央企,我们要把自有的品牌、技术、管理优势与东北区位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助推东北地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以产业振兴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首席总设计师姜杰:新型火箭将使我国具备2030年前载人登月能力

2月28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一箭二十二星”成功发射,创造了中国火箭“一箭多星”的新纪录,这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在商业航天方面的新突破。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主力中型运载火箭,秉承了新一代火箭“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发展思路,采用模块化组合的方法进行研制,具有良好的继承性、经济性、先进性和适应性,可以满足中低轨道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可承担商业发射任务,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国内商业发射市场需求规模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放开卫星制造和应用的权限,在传统航天发射市场外,民营企业积极进入航天领域,商业卫星成为主要手段和最佳切入点。

姜杰介绍,当前我国火箭回收相关的技术攻关正在开展,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将使我国具备2030年前载人登陆月球的能力,并为后续月球科考与开发、深空探测及空间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而重型运载火箭极具技术先进性,可以跨越式提升我国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的能力。其研制必将伴随运载火箭设计生产试验相关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集群突破,牵引运载火箭以及各类新型航天器的集群化发展,并辐射带动航天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促进国家航天科技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强有力地支撑航天强国战略。

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201工位发射升空,截至目前,“天舟二号”已在轨9个月,成为了中国在轨时间最长的飞船。在此期间,除了完成常规任务之外,还先后完成了前向端口推进剂补加、机械臂辅助转位、手控遥操作等3项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特殊任务。

而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将执行6次航天发射,先后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届时,两个乘组共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并共同在轨工作一周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杜娟:为推动中国实现“制造强国”贡献科技工作者的力量

为了积极抢占世界掘进机技术制高点,中铁装备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政产学研用”高效高质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了基础研究五大平台,不断突破掘进机前沿技术,先后攻克了6-7米级盾构机主轴承、大排量泵等“卡脖子”部件,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

在王杜娟看来,未来要面临的挑战还挺多,一方面隧道掘进机的应用范围向更深更大更复杂的工程施工领域迈进,对我们的产品技术先进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在智能化、数字化、新型破岩方式、关键部件国产化上更进一步。

王杜娟建议,一是适当统一盾构隧道管片规格标准,以提高盾构/TBM大型设备和工程基础设备的周转使用率;二是在知识产权案件审理过程中,灵活分配举证责任,适当缩短审理周期,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维护企业发明创造及专利维权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支持力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助力我国科技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二三九厂)机械加工部数控组组长戴天方:建设制造强国,要从孩子“天性”抓起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人才最关键。如何做到后继有人?戴天方认为,要从孩子的“天性”抓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观念、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灌输式的应试教育会约束孩子的天性,很难让他们自发产生探索的欲望。孩子最本真的东西其实是对社会的感知,科学的教育应当更开放、更自由。首先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施以积极的影响。”

戴天方建议,在义务教育中融入动手实践,部分企业、工厂可以作为公共实训基地向孩子们免费开放参观,让他们从中建立对社会的感知。另外,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也应融入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以及可以激发创造力的动手能力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更具创造力,未来就业也会更加多元化,从而成长为制造强国建设的后备人才。”

转自:新华财经

  • 上一篇:一汽解放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 下一篇:中国化学工程“神奇材料”气凝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