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工信部: 2022年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2-01-25 00:00:00

1月20日,国新办就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发布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整个发展态势2022年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会改变。“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田玉龙强调。

去年工业经济运行有四个特点

据田玉龙介绍,总的来看,去年工业经济运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去年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但从季度来看,增速呈前高后低态势。特别是三季度受到疫情汛情和能源要素趋紧的叠加影响,增速逐月下降,呈现回落态势。工信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施策,随着助企纾困、能源保供稳价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四季度逐月开始回升,扭转了下滑的态势。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值达到6.1%,高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特别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加9.8%,两年平均增长6.6%。全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5%,比上一年提高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去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18.9%,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6.98%,这也是近年来较高水平。工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8.3%。

二是重点行业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保持增长,有15个行业增速超过两位数。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两年平均增长4.1%。利润同比增长92%,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了利润增长,对整体工业的利润增长贡献率达到了六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9.7%,对整体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成。电子行业受“宅经济”和外需拉动,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4.5%,总体保持稳定恢复。特别是在抗疫物资需求拉动下,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24.8%。

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投资调整优化,全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投资的比重和结构在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投资拉动下,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8.2%,智能化、升级型新兴产品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品产量都增长较快,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超过了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同时,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也在持续推进,显现出的效果也比较明显,5G、工业互联网加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些基础关键技术的攻关取得成效,这也有力支撑了制造业升级,集装箱产量成倍增加,光伏、风电、船舶等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

四是中小企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出台了一系列纾困帮扶惠企政策,市场主体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去年规上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7%和28.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8%、17.1%,均高于2019年同期增速。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一批创业和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工信部对1185家“小巨人”企业进行调查,前11个月收入利润率达到10.9%,总体还是不错的。当然,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疫情的变化等,经营上还是出现一些困难,工信部正在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帮扶政策。

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去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在国家总体部署下,疫情常态化防控在全球保持领先,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对企业的支持更加精准有效,有力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另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两化融合,加速了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工业经济恢复向好、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中小企业获得大力帮扶,信息通信业发展迅速。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发展的势头,主要得益于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深化改革推动企业提质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田玉龙指出,2022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和不确定,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工信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建设目标,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筑牢经济“压舱石”。

针对下一步如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刘向东认为,还要从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关联性和厚植产业发展的环境等多方面下功夫。鼓励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同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两个方面。”吴琦认为,从技术创新角度,应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二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三是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转自:证券日报

  • 上一篇:安徽聚力成为智能化全方位粮机供应商
  • 下一篇:工信部:“3+3”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