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进口豆油检验标准以及收紧审批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豆油进口的目的,进而缓解国内油脂油料市场面临的压力。本次国家提高进口阿根廷豆油的检验标准及收紧审批权,既是保护国内大豆压榨产业,也是对阿根廷限制中国商品进口的反击行为。
近期国家收紧豆油进口政策的消息颇受关注,消息来源于3月31日由商务部下属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召集的一场会议。在这场名为“2010年豆油进口企业会议”上,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人士表示,从4月1日起,来自阿根廷豆油进口许可证的发放工作由原来各地省级商务机关统一收归商务部,同时中国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进口自阿根廷的豆油进行检验检疫,溶制剂残留比例不得超过100毫克/公斤。
国内企业艰难求生豆油进口政策调整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由于中国油脂油料市场进口依存较高。据统计,大豆对外依存度在70%,豆油进口依存度90%(经过进口大豆折油及直接进口豆油合并计算的结果),棕榈油进口依存度100%,菜子油进口依存度低于豆油及棕榈油,经过进口菜籽折油及直接进口菜子油合并计算为30%。
进口油脂油料对国内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以国产大豆为压榨原料的油脂企业处境艰难,近年来呼吁保护民族压榨企业以及国产大豆行业的呼声不断提高。自2008年以来,为保障农民种植收益,国家启动国产大豆收储政策,2009年大豆收储政策有所调整,大豆收购价格由2008年的3700元/吨上调至3740元/吨,同时改变中储粮一家收储的局面,以补贴的方式吸纳东北油脂压榨企业进入收购环节,补贴金额为160元/吨。然而,由于进口大豆价格低廉,即使计算补贴国产大豆价格仍然偏高。
一方面,虽然有国家政策的支撑,但国产大豆市场以及东北压榨企业仍面临困境;另一方面,国内油脂油料库存压力较大,目前港口大豆库存接近500万吨,棕榈油港口库存近60万吨,均为历史新高。
提高进口豆油检验标准以及收紧审批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豆油进口的目的,进而缓解国内油脂油料市场面临的压力。
保护豆油产业自卫战本次有关方面仅对原产自阿根廷的豆油采取限制措施。国内大豆及豆油进口国主要有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而阿根廷是国内豆油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去年中国进口了239万吨豆油,其中184万吨来自阿根廷,比例达到77%。限定某一具体国家,即有针对性的采取限制措施,不排除有“贸易战”的暗流涌动。2008年底以来,阿根廷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公布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和阿根廷的双边贸易额为88.29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35.8%。
本次国家提高进口阿根廷豆油的检验标准及收紧审批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阿根廷限制中国商品进口的反击行为。
大豆是阿根廷经济的支柱产业,阿根廷逾40%的豆油销往中国,预计中国今年将从阿根廷进口价值20亿美元的豆油。另外,阿根廷对豆油出口征收32%的出口关税,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停止进口该国豆油,阿根廷政府将损失逾6亿美元。中国限制进口的举措已经引起阿根廷政府的高度重视,4月5日,阿根廷政府派出负责农业卫生服务的副总统和一位农业事务特使赴华,试图缓和摩擦。
豆油进口限制措施能否严格执行,需要进一步关注。为降低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进口依存度,国家一方面补贴扶持油料作物种植,一方面采取一定措施限制进口。2009年11月15日,国家对进口菜籽采取限制措施,要求出口至中国的油菜籽不得含有黑胫病。国家进口政策的阶段性调整,对国内油脂价格走势产生一定影响。去年菜子油市场以及近期豆油市场的表现均体现了进口政策变动的影响。不过,在国内油籽作物产量没有大幅提高,国内油脂市场仍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限制进口措施并非常态,虽然对市场具有阶段性影响力,但不会影响国内油脂市场长期走势跟随国际市场的局面。
从短期来看,如果国家限制阿根廷豆油进口的标准严格执行,对国内油脂市场具有一定利好作用,对豆油价格走势也将产生提振作用。近期国内油厂开始提高豆油报价,也体现了限制阿根廷豆油进口的影响。不过,国内进口大豆库存较高以及后期巴西大豆进入国内市场,油脂市场供给仍然充足,价格大幅冲高仍难实现。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