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事件、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双黄连事件……近几年,中药注射剂事故频现,引发了社会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争议,而有些医院甚至一度停用中药注射剂。为保障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相关技术评价指导原则》7大新要求自3月29号在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并向企业、研究、使用单位征求意见。
3月29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在醒目位置公布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相关技术评价指导原则》(下简称《原则》)及相关的7大类安全再评价技术评价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这个指导原则可以看作是对中药注射剂研究的补课。”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科教处处长王忠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上,中药注射剂前期研究比较薄弱,从而导致用药人群安全得不到保障。
尽管学界和管理层认为要保住中药注射剂,就必须控制其质量安全,补上之前缺乏的大量基础研究。但是,之前缺课太多的企业要一时间补齐所有工作步骤,其难度也可想而知。
有企业表示,安全是第一位的,在保障安全下,是否应该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分门别类管理,以降低成本。
12大项新标
《原则》涵盖了中药注射剂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生产工艺、质量可控、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效益评价及风险管理计划等7大项,囊括了中药注射剂从原料产地、生产过程、产品稳定性、临床使用、上市再评价以及储藏、运输等诸多细节。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在该《原则》公布的前十几天就到当地药监局拿到了这份文件。
天士力医药营销集团市场部、产品经理于涌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日前他已经看到药监局下发的指导原则。在他手上的这份文件对产品质量可控又进行了细分,细化成12大项。而目前天士力正在按照指导原则进行其产品益气复脉粉针的4期临床研究和安全性再评价。
“4期临床主要针对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家规定4期临床的病例不少于2000份。”于涌表示,为确保2000份病例,起码要做到2200份病例以备用。
按照《原则》的要求,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要达到国外药品的研究水平,即使目前达不到,其方向是十分明确的。
中药注射剂规范性的研究,得到了很多企业的赞同。天士力集团就表示,对于中药注射剂产品企业一直是慎之又慎。“从行业发展上来看,一直缺少这样一个规范性的文件指导。这些指导原则对确保中药注射剂安全是必须的,也是中药注射剂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比如安全性再评价,仅有临床的2000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种药它的不良反应率是万分之一,在临床上因为病例不够,可能是无法检测到的。”于涌表示,正因如此,安全性再评价才显得十分有必要。而在国际上,化药企业做到几万例的病例追踪也是常有的。“目前,中药注射剂做到这样的企业不多,能做到几千例或者1万例已经非常少见。”
但于涌也不讳言,按照《原则》做下来,一个中药注射剂品种没有上千万元是做不下来,“还有专门的人员部门以及消耗大量时间。”
这些对于那些经济实力稍差的企业来讲,无疑是一道难关。
退市风险
对于缺乏规范标准的中药注射剂行业而言,《原则》的出台无疑是指明了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的大部分中药注射剂企业对这样一个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出台这项标准的初衷都表示了赞赏和理解。但是,大部分企业也坦言,很多企业实施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一位业内人士给中国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四期临床2000例病例收集来看。“患者很少有用完整个疗程的。或者是用了1个疗程,病情缓解了就改用其他的药了;或者是医生为降低费用将药减量,这些病例都是不合格的。为保证数据有效,企业要常常赠药,这就成了一笔花费,而这笔花费可以占到销售的10%左右。”
另外,并非企业去收集病例,而是培训医生按照规范来收集病例,因此要给予医生适当的补偿。患者出院时要进行必要的体检,这项费用也基本由企业支付,甚至包含动员、印刷、统计费用等。一种药品的这些费用加在一起花费应该在几百万到1000万元左右,这还没有包括企业设置专门部门人员以及时间成本。
湖南衡阳恒生制药唐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确保用药安全性上讲,他个人非常赞同这样一组文件出台。但是,他也表示了自己的苦衷。
“像我们的产品注射用灯盏花素,就是单一植物的提纯。其成分已经达到国家要求的98%以上,甚至达到了99%。”唐勇总经理表示,他比较苦恼的是,像这种疗效确切,单体提纯,销售上亿元却从没出现不良反应的药品是否一定要按照《原则》去做所有的工作。“严格说,这类药品可以归到植物药范畴,而非中药。但是,目前国家还没有植物药这一大类。”
此外,唐勇总经理还表示自己的另外一个担心。对于那些药效确切,但又做不起所有研究的企业,他们的药品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据我了解,目前全国有123种左右注射剂,有一些是独家品种,企业在上百家左右,能做到《原则》要求的全国没有几家。如果是由于这些疗效确切的好药消失了,那实在太可惜了。”
此外,“对于销量小的注射剂,利润能有多少?又怎么能拿出上千万元来做研究?”唐勇表示,“希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分类分步实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也有业内人士称,在经过地标升国标后,原有的1000多种中药注射剂已经淘汰到100多种,有些存在安全风险的品种已然退出市场。但药监局的意见显然与之相左。药监局负责人曾表示,“经地标升国标的一系列产品存在的问题很大,必须予以重视”。
对此,王忠处长认为,企业有一定困难,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一是企业在产品上市后没有开展相关研究,现在要补齐。另外,从保障产品角度,也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来看,企业确实有必要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做全面的基础研究。”
王忠处长也表示,并非说小企业的产品其研究就做得不好。但是,如果企业因规模太小,又完成不了《原则》的要求,“就要去衡量其风险,要不要继续做下去?企业将会付出一定成本。但不一定很大,主要是补齐未做的那部分研究。”王忠如是表示。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