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2010年版《中国药典》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时间:2017-05-10 11:31:53

2010年版《中国药典》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我国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新版《药典》的实施将推动我国中成药行业优胜劣汰。

“中成药标准的提高势必促使一些生产低价低效药物的中小企业被淘汰,这有助于我国中成药市场的良性竞争,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健康。”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市场部刘旻博士表示。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据了解,现在中成药生产批准文号过多,许多品种动辄上百家企业生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介绍,以复方丹参为例,全国约有700家企业生产,剂型有片剂、胶囊、滴丸等8种,其主要成分丹参素的含量,不同厂商相差高达20倍。据刘旻估算,一瓶60片的复方丹参片的生产成本最低是1.5元,如果按三七目前的高价格每公斤500元计算则是4元,而市场上复方丹参片贵的卖到6块多,便宜的只有1元,其质量差别可想而知。

“同种药材由于部位不同、大小不同、等级不同,药性也不一样。一些企业为减少成本而在中成药的原料上做手脚,选购一些低价药材甚至是替代药材,肯定影响药效,甚至没有药效。”刘旻表示,那些便宜得不正常的药品在药片的压制、包装等方面都很粗糙,药物的有效期可能因此缩短,对患者而言,就造成了用药安全隐患。

肖伟表示:“由于不同生产企业质量标准不同,采用原料药材的标准不同,产品虽符合国家标准,但相互之间生产成本悬殊,导致行业的不公平竞争。”

正是由于企业质量标准不同,此次《药典》标准的提高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也不同。刘旻认为,一些品牌企业的内控标准比较高,有的甚至高于《药典》标准,所以不必作较大调整。然而,一些靠打价格战生存的中小企业原来的质量标准很低,面对新版《药典》的推出,必须提高自己的标准,成本增加是必然的。“企业要生存就必须适应新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能靠投机取巧、压缩成本来压低价格博取消费者的认可。”刘旻说。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部长王延涛认为,中成药标准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验成本,这部分成本对规模较大、已有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设施的企业影响不大。企业应严格按新标准进行质控,逐步提高原料质量、工艺水平等。

完善质量控制手段

目前我国通过检测主要化学成分的有无以及含量多少对中成药进行质量控制,例如对复方丹参片,检验中只对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和Rg1的含量进行鉴别,但这种方法值得商榷。

王延涛认为,这种方法的基础和前提是该成分应与中成药的疗效具有直接或间接可证明的关系,否则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偏离质量控制的初衷。刘旻则表示,不能排除少数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原材料上以次充好甚至减少药材用量,以及为使检测成分达标,直接加入需要检测的化学成分来应付检测的行为。例如,三七总皂甙与三七有类似的鉴别反应,但价格却只有三七的1/20;三七的支根和茎基的药效不能与三七相提并论,但用它们投料可以降低不少成本。

刘旻认为,关于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应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中药成分复杂的特点,积极研究并引入能反映中药整体特性的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力求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以保障药品质量的稳定、均一。同时,积极引入国际协调组织在药品杂质控制、无菌检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争取部分品种的控制指标与欧美国家的药典一致,促进中药国际化。

王延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一是企业要做好基础研究,例如产品的构效关系研究、产品的主要成分分析研究与定量化控制以及临床再评价研究等;二是从源头控制好中药材质量,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管理;三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四是扎实落实药品质量管理规范(GMP),推动GMP实施水平的提高。

产业链全过程控制

“要完善质量标准化体系,应建立产业链全过程控制。”肖伟表示,当前中成药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从药材种植开始的产业链全过程质量控制。在中成药安全性方面,缺乏对中药材内源性和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的评价方法和有效脱除技术。此外,中医理论强调中药的整体效用,重视多个化学成分在药效上的协同作用,指纹图谱技术虽能较全面地反映中成药的内在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改进和完善,应扩大其应用范围及深度,进一步发展其定性定量分析和过程控制的功能。“应进一步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加强中药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真正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以中药产品品质控制能力的提升带动中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他说。

除坚持标准先进性原则,优先完善和修订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品种的质量标准外,肖伟还建议,推动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制订出符合中药特点又能得到国际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国家应积极推进中成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包括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安全性控制技术、质量控制原创性技术;构建中成药标准品和对照品制备技术、中成药标准综合评价技术、有毒有害物质脱除技术等平台;强化中成药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解决质量控制关键技术问题,制订技术标准,建立一套符合中成药特点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质量标准控制体系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中成药产业的发展,但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统一认识,全力以赴。“建议国家采取措施推动优势研究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推动企业建设中成药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在线检测等质控领域突破一批技术难关,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肖伟表示。(王朝选)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上一篇:可再生能源法细则“配额管理办法”待产
  • 下一篇:《基本住房保障法》今年内出台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