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风电产能过剩致恶心竞争初现,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

时间:2017-05-11

或许是看到日本核泄漏引发的核电危机带来的机遇,风电设备制造业随着“新能源”成了众多企业乃至地方政府追逐的“财富神话”。

3月30日,山东省政府在济南高规格地举行了“2011山东省风电产业与装备制造发展高层论坛”,同一天,由北车风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车风电”等13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联合组成的“山东省风电装备产业联盟”也高调成立。但面对产能过剩的风电市场,山东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仍不可避免地面对优胜劣汰的“生死考验”。

投资动辄数十亿

在山东,一家风电装备生产企业的投资动辄数十亿,足见风电装备制造业“火”的程度。

“‘十二五’期间,北车风电将凭借其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端智能化大功率风电装备,力争装机容量进入国内风电行业前5名。”北车风电董事长贾世瑞4月7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北车风电的投资可谓是大手笔,在济南高新区北车风电产业园,目前完成投资约17亿元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形成年产1000台1.5MW-3MW风电机组生产能力。另外,投资32亿元-35亿元的大型关键部件加工及配套设施等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另外,被称为纸业巨头的山东长星集团也早就盯上了风电装备这块蛋糕。

“我们投入资金60亿元打造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基地——‘中国风电城’。”长星集团董事长朱玉国说道,历时3年时间建设的长星风电设备生产能力将达到700台。

“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利用风力发电的国家,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均居全球第一位。”应邀出席论坛的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鹏说,与最先起步的省份相比,山东还是慢了半拍。

按照贾世瑞的统计,全国具备风电装备制造资质的有80家企业,其中8家在山东,另外还有44家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

“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全省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还没有一家进入国内制造商前10名。”在贾世瑞看来,山东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尚未形成山东自己的“区域品牌”和拳头产品。

“风电配套企业分散、省内风场资源竞争激烈,应促使山东风电制造商‘抱团’发展。”贾世瑞表示。

  • 上一篇:美国贸易条例趋严,重复应诉风险陡增
  • 下一篇:比较效益低油菜种植下降,我国油料安全隐忧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