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总值3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其中,3月份出口1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环比增长27.6%。
出口的恢复性增长不仅仅体现在数据上,也体现在参加各地采购交易会的出口企业的感受上。
深圳和宏实业公司市场部经理黄莉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交易会首日她就累积超过100个客户,其中,来自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的客户居多,预计今年订单数“会有比较大的增长”。
面对国际采购商及其订单大量到来,出口企业并非“全是欢喜”,原材料上涨、劳动力缺乏及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等不利因素令企业在接单的同时心存担忧,害怕“赚了订单不赚钱”。记者采访发现,企业的担忧主要包括三种:
一是大量接单后,担忧因工人流失难以准时完成订单。深圳一家电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圈中最流行的话题是“交期”的问题,即接到客户订单后能否在约定的期限内完成订单并发货。据他介绍,珠三角地区电子类工厂缺工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企业员工流失现象严重,并影响到订单的完成。
二是担忧价格竞争、生产成本上升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大。一直以来,优惠的价格和相对不错的产品质量是采购商进口中国产品的主要动机,“性价比”仍是中国产品打开市场的“杀手锏”。而今,生产成本的上升令众多出口企业在维持价格优势上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记者采访发现,国际采购商对于产品价格依然十分审慎,与经济低迷时情况基本相同。去年在中国采购额超过1.5亿美元的巴西因特布拉斯通讯电子公司业务发展经理黄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计划将采购产品数量提升至少10%,但他同时表示,价格因素是重要考虑,“如果上涨较多,未来可能会削减在中国的采购量”。
三是担忧可能出现的人民币升值对于利润的压缩。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当前保持稳定,但各种关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声音依然令多数出口企业“心悸”。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