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国土资源部发布《2009中国国土资源公报》,较为直观地反映了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喜与忧,其中呈现的“矿冷地热”格局不容忽视。
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建设用地供应3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2%。全年新批准建设用地5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6%。必须承认,2009年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较快增长,为保增长、扩内需,特别是中央推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利工程、能源保障以及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而2009年全年土地出让总价款达15910.2亿元,同比增长63.4%,也为各地公交、卫生、环境、科教等基础设施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
然而,与土地市场形成极大反差的是,2009年全国矿业权市场交易平淡。全国招拍挂出让探矿权580个,出让价款为19.13亿元,比上年分别减少5.5%和35.9%。全国招拍挂出让采矿权955个,出让价款38.22亿元,比上年分别减少89.5%和14.6%。
“地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2009年全国重点城市土地抵押面积和抵押贷款呈现双增长。全国84个重点城市抵押土地面积净增5.1万公顷,抵押贷款净增774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5%和59.7%。这里面蕴含着金融风险,国土资源、银行监管和证券监管等部门需要密切协作,做好预测预警和防范。
土地交易与矿权交易差距悬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释放的巨量流动性,大量流入地产领域,而矿产领域遭受冷遇。众所周知,矿产是工业的血液。“矿冷地热”从一个侧面表明,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实体经济虽然已经企稳,但恢复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而且,金属、非金属矿产的若干复苏迹象,恐怕也是由于通胀预期,一些企业顶着产能过剩的压力,为未来囤积原材料。问题是,假如通胀预期落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或持续低迷,囤积将毫无益处,矿产领域有可能急剧变冷。
当前,如果不把更多的资本从地产领域引导到矿产领域,把流动性从住宅投机、投资引导到工商业发展中,不仅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经济二次探底的危险也会逐步变大。这种二次探底,可能因实体经济不振而形成。同时需要警惕的是,在实体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如果政府抑制地产泡沫出现硬着陆,造成“矿地双冷”,那么,现代市场经济的恶梦,将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