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房产新闻

房企争抢“地王”屡上头条,然后呢

时间:2016-09-22

  ■ 中国建设报.中国房企报道主编 肖正华

  导读:今年以来,国企、民企纷纷入市争抢“地王”的消息屡次登上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且一次比一次引人注目。对那些成功争抢到“地王”的房企而言,既然倾尽家底、花了那么多钱拿下了“地王”,就更应该好好珍惜寸土寸金的土地,在规划设计、性能提升、绿色环保、科技创新、质量安全、环境营造等事关产品品质的方方面面多下功夫,精益求精打造拿得出手、足以说服人心的高性价比产品,创造真正有价值的“头条”。

  过分追求土地财政之下,江湖上有关“地王”的传说从来都是不绝于耳,事实上,这些传说往往都不是传说,到最后都成了事实。你若感兴趣,不妨在百度新闻上输入搜索关键词“地王”,能找到相关新闻的数量达49万余篇。尤其是今年以来,房企争抢“地王”的消息更是屡次登上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且一次比一次引人注目。无论你是媒体人、地产人、政府职员,还是处在观望期的消费者,当你翻开报纸、打开移动新闻客户端、点开微信朋友圈,发现铺天盖地全是房企前来争抢“地王”的新闻时,会不会觉得眼前和未来的世界很恐怖?

  8月17日,融信中国以110.1亿元总价在土地拍卖中摘得上海(楼盘)市静安区中兴社区N070202单元两幅地块,楼面价高达每平方米10.03万元,刷新全国单价地王记录。

  8月29日,招商蛇口和华侨城联合体以310亿元的总价拍得深圳(楼盘)新会展中心(一期)配套商业用地,刷新全国总价地王纪录。

  以上两个典型的“全国地王”案例,只是今年以来各种“地王”记录被不断刷新的缩影。随着今年以来各种利好政策的接连出台、住宅交易市场的不断升温,“地王潮”早在4月就已开始出现,到了8月急剧升温。来自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2016年年内,全国已出现单宗土地超过10亿元的地块300宗,其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地王”达到了150宗,成为有史以来“地王”出现最密集的年份。而2015年同期,单宗土地成交金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50宗,其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只有6宗。

  不断涌现的“地王”除价格之高、频率之快外,还特别值得引起监管层警惕的是:以前多数情况下都是国企之间争抢“地王”,毕竟国企的资金实力大多强于民企;但今年以来,以融信、雅居乐为典型代表的不少民企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抢“地王”大战,甚至部分产业资本尤其实体产业也开始加入其中。

  如果说国企争抢“地王”行为多少带有国有资产保值的“性质”,具有一定的个案特征,那么民企抢“地王”往往代表的是大多数企业对整个市场形势的判断,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细数下来,大型品牌房企中,目前仅有万科、龙湖、远洋等少数开发商不参与高价地获取及“地王”争夺战。绝大多数开发商依旧在担心:若不积极获取优质地块,则可能在价格越来越高企的土地招拍挂市场中拿不到地。正如不少房企感叹的那样:“不拿地纠结三天,拿地纠结三年”“拿地不一定死,不拿地肯定死。”

  诚然,在日益高企的土地成本面前,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绝大多数企业在战略扩张过程中,依旧需要靠大量拿地支撑做大规模,从而快速形成产品线、提高抗风险能力。但综合来看,不同的价值观和发展观造成不同房企对拿地、抢地一事存在不同的看法。有房企试图通过大幅拿地弯道超车,实现从第二梯队向第一梯队冲刺;有房企依然选择稳健经营;还有房企是依战略拿地,偶尔有高价地,但总体上仍以平稳为主。

  众所周知,“地王”一旦出现必然会推高区域地价,区域地价的上涨必然会推高区域房价。在此逻辑下,尽管今年以来北京(楼盘)、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都比2015年有所增加,但仍架不住全国开发商将资金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抢地。尤其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今年以来似乎集体陷入“不卖地会造成接下来新房市场的供不应求和价格推涨,一旦卖地必出‘地王’”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由此轮一二线城市“地王”带来的外溢效应也正在加速改变着周边市场,甚至向全国传导。8月24日,经过近4个半小时193轮竞拍,万科以4.06亿元竞得佛山(楼盘)市南海金融高新区商务地,折合楼面价每平方米4091元,溢价率达196.5%。同日,经过两个半小时101轮报价,雅居乐以8.3亿元竞得佛山市三水西南街道广海大道旁商住用地,折合楼面价每平方米3685.6元,创下三水区历史之最,溢价率达173%;8月26日,经过两个小时292轮报价,珠海(楼盘)科技创新海岸北围片区的一宗住宅用地被雅居乐竞得,溢价率高达522%,单价每平方米2.8万元创下珠海地价纪录。但随后,该纪录就被同一批出让的其他地块打破。

  对监管层而言,针对今年以来不胜枚举的“地王”及诸多次生现象,不能无动于衷;为何屡出“地王”,更值得做系统性反思。对此,新华社前不久曾专门发文提醒称:“必须关注的是,在当前相对宽松政策下,部分开发商通过融资举债、加杠杆等方式造‘地王’,企图以房价上涨自我解套;在积极扩张战略下,部分企业上半年债务融资规模较大,后续偿债压力如何纾解?击鼓传花的风险如何防范?这里面包含的产业风险、金融风险以及国有资本流失风险,不能视而不见。”

  对成功争抢到“地王”的房企而言,尽管被推上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颇有面子”,貌似“不差钱”,但并不代表就一直风光无限,一旦市场形势发生根本性逆转,“苦日子”还在后头。从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底,2013年及以后成交的“地王”目前多数仍然处在尚未销售状态,甚至有部分“地王”最终遭遇退地甚至被收回。所以,房企争抢“地王”本身就是在从事一场赌博,赌对了,皆大欢喜;赌错了,注定离淘汰出局不远。如何立足长远、调整策略以未雨绸缪、尽可能防范风险,成为“地王”拥有者们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而最最重要的是,相关房企既然倾尽家底、花了那么多钱拿下了“地王”,就要好好珍惜那些拼命厮杀才抢到手的天价土地,在规划设计、性能提升、绿色环保、科技创新、质量安全、环境营造等事关产品品质的方方面面多下功夫,只有精益求精倾心打造拿得出手、足以说服人心的高性价比产品来,才能向这个接近疯狂的市场和世界证明:俺家不仅“不差钱”,还不差“高品质”。这样一来,若还能第二次登上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才是真正的“有气质”!

  • 上一篇:复兴北国民俗生活 十八堂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启动
  • 下一篇:对话蓝城集团执行总裁傅林江:立足生活打造理想生活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