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徐根宝:中超主力拿上千万薪水 武磊最多值百万欧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昨天上午,2018“广汽本田”中国足球名人论坛在琶洲威斯汀酒店盛大举行。该次论坛吸引了年维泗、苏永舜、董良田、韩重德、徐根宝、迟尚斌、杨礼敏、余东风、金志扬、李应发、朱广沪、陈熙荣、陈伟胜、谭建湘、汪大昭等众多中国足坛泰斗元老、著名教练、媒体大咖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与会嘉宾纷纷以中国足球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为依托,切实解读中国足球眼下的政策走势、探讨中国足球青训的解决之道、中国足球国字号球队的未来航向、中国职业足球的平台与机会等。足球名人从多个维度畅所欲言,呈现自己对中国足球最新的思辨和研究成果,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本专题撰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喆 谢泽楷
本专题摄影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艺
徐根宝细说18年的青训“真经”
74岁的徐根宝今年成为中国足坛最红的一名教练。2000年,徐根宝在上海崇明岛创办根宝足球基地,提出“十年磨一剑”。如今,根宝基地已经培养出了50多名在中超注册的球员,其中有12名国脚。随着上港今年中超夺冠,徐根宝因为亲手培养出武磊等一批上港核心本土球员,他的青训模式更获得了举国认可,甚至被媒体称为“中国青训教父”。
在昨天的论坛上,徐根宝为大家进行了以青训为题的主题演讲,他结合自己深耕崇明岛根宝足球基地18年的切身体验,跟大家分享了搞中国足球青训的三条独门心得。
心得之一:初心不纯者切勿搞青训
过去几年,随着中国足球政策红利的释放,谈“青训”的人比比皆是,搞“青训”的机构遍地开花。徐根宝举了一个例子。他有个深圳的朋友是搞科技公司的,这些年赚了点钱,然后跟他联系说想搞青训,咨询他的意见。徐根宝很坚决地回绝对方:“你搞科技的何必非要在自己不专业的足球上瞎搞呢?”
徐根宝说,自己搞青训完全是看了日本足球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模式后受到了刺激。2000年,徐根宝在机缘巧合之下上了崇明岛搞根宝基地,当时共投资了3300万元,他向银行借贷了2400万元。“2000年能投3300万元搞青训基地的人并不多,我的一些投资公司朋友问我,多少年能把钱赚回来,我说最快10年。我的朋友摇了摇头,在他们眼里,半年或1年投入不赚钱的项目,都是要马上砍掉的!”徐根宝透露,“其实那个时候,有人愿意给我300亩地搞地产,当时每亩才1万元。还有一块上海市中心的地,要500万元。如果当时我投资了这两个项目而不是搞崇明岛基地,现在那地价都涨到几亿元了!”
对于目前国内球员身价暴涨的市场,徐根宝一口肯定这是不正常的。“当年我们曾经跟(浙江)绿城交易了4个球员,才卖了48万元。”徐根宝说,“现在中超随便一个主力上千万元年薪,买一个好点的年轻球员要几千万元,这些都不正常。其实,我在西班牙这两年很清楚,像马竞这样的俱乐部,普通球员年薪也就50万欧元左右(约合390万元人民币),武磊顶多能拿到100万欧元,已经很高了!就是现在的市场不正常,所以才那么多人要投入到所谓的青训中去!”
徐根宝认为:“青训不可能赚快钱,也很难赚大钱,搞青训必须首先搞清楚自己的出发点。如果出发点不对,那最好不要搞青训。如果要真想搞青训,那就必须要有根据地意识,无论多难都要搞起自己的训练基地!”
心得之二:选材看人品,人品看“面相”
除了出发点要单纯、要能甘于寂寞、吃得住苦外,徐根宝认为,青训第二个重要因素是“选拔”。“优秀的球员都不是教出来的,是逐层筛选出来的。”
徐根宝有自己的一个青训金字塔模型,从塔基到塔尖依次是:校园足球、精英青训、业余联赛、职业联赛、国家队,共5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培训特点和筛选范围都不一样。他还给出了自己选材的4条标准:人品看“面相”、体能看速度、技术看球感、意识看大脑。
“我对来我基地的家长说,我知道你们都望子成龙,但足球肯定不可能每个人都成龙,全上海每个年龄段将来能有两三个人成为球星就了不得了,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另外,能送到我这里来,就必须吃苦,想天天和孩子见面,那是不可能的。”他说,“所以最终能在我崇明岛基地待下去而且成才的球员,他们都对基地很有归属感,对我也很懂得感恩。当初为了维持俱乐部运营,我把张琳芃卖给恒大,那时候武磊的工资才多少钱,但武磊没有闹着要转会!”
心得之三:抓训练比赛的“36字口诀”
徐根宝认为搞青训的第三个关键要素就是狠抓训练和比赛,而且教练员一定要亲力亲为。
徐根宝当年在国家队师从年维泗,他确实也从年维泗身上学到很多。在论坛上,徐根宝面对恩师坦率地说:“当年年指导教我们传接球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传球到位要像喂奶一样’。我被这句话深深折服,从当年带领国奥队的时候,我就狠抓传球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甲A初期,徐根宝带领上海申花时被人打上标签的是他所提倡的“抢逼围”三字经。到执教上海东亚时,徐根宝已经改为提倡“接传转”的新三字经。徐根宝表示,经过多年实践和对比国外高水平的俱乐部训练方法,他已把新旧三字经细化为“36字口诀”。
针对“抢逼围”的18字口诀是:紧贴身、不犯规、看准球、伸脚抢、卡住位、准备追;针对“接传转”的18字口诀则是:迎球接、把球吸、重心稳、事先观、选好位、对准传。
除了训练的严要求、高标准,徐根宝对比赛的经验是:以赛为主、赛练结合,赛中问题、练中解决,以小打大。他说,当初1989年年段的这批球员,从16岁就开始打中乙,两年后冲上中甲。后来广东日之泉也学习了这套经验,所以2009年全运会就是广东和上海两队打进了决赛。
如今,各种外国专家经常来中国讲课,但徐根宝认为这些外国人未必真能理论结合实际,他自己是敢于打破常规的。比如“以小打大”,徐根宝认为是自己一贯坚持的,“现在我们的梯队除了参加全运会,其他的比赛我们从来不和同年龄段的球队踢,坚持以小打大。很多欧洲和日韩的教练都反对我这套,但我认为实践出真知,结果证明我这一套的效果不错。”
四大圆桌主题 嘉宾妙语连珠
2015年1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发展方案》。为了顺应中国足球改革的新趋势,“中国足球名人论坛”于同年年底在广州应运而生,至今已经举办至第4届。
1 足改四年路在何方?
昨天论坛上第一个圆桌讨论的主题是“中国足球改革路在何方”。前广东省体育局局长、万力名人足球俱乐部理事长董良田认为,足球改革的近期目标距《中国足球改革总体发展方案》的要求还比较远,基层还存在严重的散乱差状态,中国足球人必须有一种内驱的动力,以万众一心的魄力和决心去改变现状,绝对不能走回头路、打退堂鼓。他还建议中国足协要成立“中国足球研究院”, 以大数据的思路作为未来决策的智库。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体育产业专家谭建湘则精辟地把足球改革的核心难点定位为:如何处理事业足球和产业足球之间的矛盾,他认为中国足协的管办分离必须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总局与足协之间,第二层面是足协内部。他强调中国足协须按照自己既定的章程办事,杜绝以行政命令取代章程,让俱乐部回归真正的企业角色。
中国足协新闻委员会常委汪大昭则从媒体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正确认识新时代的足球传播环境”的命题,探讨了中国足球改革4年来的媒体发展现状,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价值。
2 国足困局到底怎么破?
男足国字号无疑是当前中国足球改革最大的痛点,第二个圆桌讨论的话题正是围绕国字号的建设方向展开的。
徐根宝认为,能搞好足球的人一定要既懂政治也懂经济,在国家队的层面做一个好的主教练更应该如此。“还有3年,我认为国家队抓一抓,还是很有希望能冲出去的。现在在里皮之后选择谁当主教练就很关键了!”他说。
迟尚斌当年也辅助过米卢,见证了国足成功杀入日韩世界杯的全过程。“米卢在大赛期间对球员心理的调节以及精神上的鼓励都是值得研究的。无论如何,国字号要想翻身,球员必须真心地、无条件地为国家队付出。”
广州日报体育新闻中心主任陈伟胜则从足球比赛胜负的心理入手,对比日韩和欧洲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国国字号球队长期注重“防守哲学”,“进攻哲学”严重缺失的关键问题。前国足主帅、84岁的广东足坛泰斗苏永舜对此十分认可,他觉得提倡“进攻哲学”很可能是国足重返亚洲一流的突破口。
3 中国职业足球是什么?
在“中国职业足球是平台还是市场?”这一主题讨论中,曾率领辽宁队夺得国内赛事十冠王和亚俱杯冠军的“东北大帅”李应发表示:“足球是事业又是产业,既离不开政府,也离不开市场。中国足球必须走自己的路,平台和市场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平台不按照规律办事,不规范,那么市场是不可能做大的。”70多岁的李应发对目前职业足球的发展现状表示担忧。“如果遵守市场规律和足球规律,市场会越来越大。但现在恰恰相反,缺少规范,没有按规律办事。表面红红火火,竞技水平没有质的提高和突破。”
朱广沪认为:“职业足球发展的过程,可能有不一样的变化。但随着职业足球的发展,一定是越来越理智的。从不清楚到清楚,这需要过程。如何发挥球迷的作用很重要,球迷在市场十分关键。”
名宿陈熙荣则提到,中国足球现在缺失的是基础理念。比如球员留洋,却踢不上比赛,“不知道队友想干什么,对手想干什么,自己想干什么?球员出去,和国外球员的思路不同步。孙继海当年能在曼城踢出来,因为他临场知道此时此地应该做什么。”陈熙荣说。
4 青训的“四位一体”
“四位一体”,即中国足球青训发展过程中,政府、校园、俱乐部和社会力量4个方面产生的合力和带来的作用。
在这一圆桌论坛上,从北京远道而来的金志扬表示:“足球分三步:职业足球、社会足球、校园足球。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身体素质。不能光盯着中超、中甲,能不能再多花点时间在校园?学习徐根宝指导的模式,不要太悲观,不要太乐观。”
在徐根宝老搭档、足球名宿辅导团成员杨礼敏看来,职业俱乐部应在青训方面起到更大的带头作用。如可以引导退役球员进校园,帮助提高校园足球。
前四川全兴主教练余东风则认为,“一是政府牵头,在各地成立青训中心,由足协聘请教练,把优秀的青少年球员集中到青训中心;二是所有国内俱乐部也要跟校园足球挂钩,安排教练进校园。扎实走下去的话,还是有希望的。”
最后,金志扬认为,中国足球名人论坛应该继续搞下去,把在论坛中碰撞产生的观点汇报给中国足协,这些将对足协最高领导者的决策有积极作用。
记者手记
徐根宝的“青春之歌”
陈伟胜
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本报记者就与徐根宝相熟,从他执教各级国字号球队到辗转上海、大连、广东多地执教,创造了多个足坛奇迹,本报记者都是“零距离”现场直击,还是徐指导许多经典名句和段子的第一聆听者、记录者和报道者,昔日情景至今仍仿若昨日。
自从徐指导转战崇明岛,半隐江湖,十年磨一剑后,我们的联系就减少了。这次在穗重逢,让人感慨万千。没想到已经74岁“高龄”的徐指导与3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依然雄姿英发,潇洒倜傥,妙语连珠,刚从西班牙归来的他更像一名47岁的“国际精英”。无论是在前晚的广东足球颁奖典礼,还是昨天的中国足球名人论坛,他都依然是众人聚焦的中心,风趣幽默的爆点。
不过,这次再见,最令记者惊愕的是被誉为当代中国足球“青训教父”的徐根宝并没有因为青训的成功而居功自傲,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足球当前存在的问题:“现在到处都在说青训、搞青训,青训成了时髦,青训被玩坏了。中国足球金字塔的塔尖——国家队反而没有人关心。大家要知道,青训应该能为国家队培训和输送人才,而不能单纯为青训而青训,甚至把青训当成生意,作为赚钱的手段。”
记者似乎也一下子参悟出了徐根宝“青春常驻”的奥秘,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景况,徐根宝早已宠辱不惊,但中国足球始终都是他的一生至爱。
只要有爱,人不会老,心更是永远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