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中国足协曾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一篇题为《探索裁判执法新技术新手段,提升职业联赛整体水平》的文章,宣布通过“增设附加助理裁判、尝试引进视频助理裁判(VAR)、加强中外裁判业务交流、推出职业裁判”四方面举措来改善国内足球赛事裁判工作。而在全运会、中超及中甲部分场次成功试用底线助理裁判后,中国足协对VAR设备的试用也有了大概时间表。不出意外的话,这项被誉为足球“电眼”的新技术将在10月份进行的本赛季中超、中甲联赛收官阶段关键战中得到试用。
虽然中国足协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举措改善裁判员管理工作,帮助本土裁判员提升业务能力,但因人为判罚不可能绝对杜绝错漏判,再加上中国足协在册优质裁判员数量有限,因此现有执法条件与国内各项重大赛事对高水平判罚的需求不成正比。在职业俱乐部大幅提高投入力度后,中国足协也因为裁判员在联赛、杯赛中出现重大失误而承受压力,协会不得不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科技判罚手段来完善国内赛事执法。
在前不久天津全运会男足U20专业组别全程赛事及城市组别部分淘汰赛中,俗称“底线裁判”的附加助理裁判得到了一次全面试用,而在上周中超“上海德比”及两场中甲比赛中,“底线裁判”也被进一步试用。从各方反映看,增设“底线裁判”在减缓主裁判、助理裁判判罚压力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判罚效率、减少了错漏判几率。“底线裁判”成功试水也给足协进一步引进新判罚技术手段平添了信心。
本周三,由国际足联理事会指派的裁判技术专家造访中国足协,他们是受中国足协邀请专程来华系统介绍视频助理裁判(VAR)技术的。而此时距离中国足协今年3月立项调研“引进VAR技术可行性”仅仅过去了半年。在此期间,中国足协还专门组织了相关业务的学习培训。不过目前为止,这项技术在国际足坛仅仅停留在“试用”阶段,国际足联也只是在诸如韩国世青赛等个别赛事中试用过该技术。据了解,德甲联赛联盟在本赛季德甲首轮后就停止了对该技术的试用。由于时至今日围绕VAR技术与足球比赛判罚“以人为本”理念相冲突的争议尚未停歇,因此国际足联并没有明确向旗下会员协会提出硬性引进要求。
中国足协对于VAR技术引进的态度实际也非常谨慎。引进这类技术除了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很高,如果引进,就必须解决“人机结合”的细节问题,要知道操作、维护该设备对具体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昨天有消息称,中国足协已经就引进该技术与相关公司签订了价值2000万元的合作大单,但协会对此予以否认。据了解,国际足联理事会专家的介绍工作还会持续几日。对于资金,双方讨论的范围仅限于部分场次设备试用的大概成本。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中国足协将在国际足联协助下在10月份中超、中甲联赛收官阶段事关夺冠、亚冠入场券竞争、保级的个别关键战中试用VAR技术,随后根据试用结果来评估技术全面引进的可行性。如果确认可行,那么协会将从下赛季起在中超全面引进该技术。
文/本报记者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