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十佳劳伦斯
昨晚,2017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揭晓,惠若琪获得了最具人气女运动员奖。接受采访时,26岁的惠若琪萌生退意,表示不知道明年是否还会打球,已经开始商议退役事宜。
作为一名女排运动员,惠若琪的职业生涯了无遗憾。里约奥运会,她作为队长率领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而且贡献了冠军点的扣球。2017年,她同样以队长的身份带领江苏女排获得了联赛和全运会冠军。
她的名字已经成为成功最好的注脚。经历过两次心脏手术之后,惠若琪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此时选择离去可以理解。
惠若琪与朱婷,算是中国女排最有号召力的两大明星。与前辈冯坤、赵蕊蕊等人比起来,她们的曝光率、商业价值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体现。可与她们的人气比起来,她们的代言数量、商业活动价码却并不匹配。
据我了解,惠若琪在里约奥运会之后商业活动的价码在60万左右,而傅园慧一度炒到了100万左右。朱婷的商业代言也并不多,“体坛加”曾撰文称:“朱婷成就与商业价值不相符”。
惠若琪形象气质俱佳,朱婷成绩斐然、粉丝众多、具备国际影响力,为什么她们的商业价值没有与她们的成就相匹配呢?
朱婷
女排终究是一个团体项目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女排都是作为精神符号存在的。我们言必称女排精神,个人的贡献并不会特别突出。
当然,郎平是一个特例。她“铁榔头”的形象太深入人心,而后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美国女排主教练,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不断被突出,从而成为了女排精神的代言人。
雅典奥运会,陈忠和治下的中国女排又一次夺得了奥运冠军,却并没有某个运动员能够超脱于集体之外。在里约奥运会那支金牌之师中,朱婷、惠若琪的地位不言而喻,却也不至于有鹤立鸡群之感。
女排毕竟是集体项目,个人英雄主义不会被过分强调。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女排姑娘全都是奥运冠军,但具体到运动员,大多数人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并不大。
女排不同于足球、篮球另外两个项目。足篮影响力足够大,而且以联赛为主体,顶级明星比如易建联、郭艾伦、郑智、冯潇霆,个人的光芒会被释放出来。对于女排姑娘们,顶级大赛是她们闪烁的舞台,更多时候都是以一个整体形象出现。
时隔16年女排再夺大冠军杯
较难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无论是朱婷、惠若琪,还是其他女排奥运冠军,她们首先属于中国女排,其次是各省体育局。这里面就牵扯到需要平衡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在集体层面,中国女排也有相应的赞助商。这里面就涉及到排他协议。比如光明乳业是中国女排的赞追商,朱婷个人就不能去涉及相关乳业品牌的代言。宁泽涛个人代言的伊利与中国游泳队签下的蒙牛是竞品关系,直接导致了双方关系的破裂。
一个商家想要签下朱婷的个人代言,不仅仅需要平衡中国女排的利益,还需要去搞定河南省体育局。而且,对于商家来说,搞定中国女排的话,它们完全可以使用朱婷等人的相关形象,没有必要再单独去签个人代言。
这并不只是朱婷等人的困境。体制内的每一个运动员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可中国女排的情况尤为突出一些。因为中国女排成绩上佳,女排精神又是国民符号,她们作为集体受关注度程度、吸引代言能力远在其他队伍之上。
郎平参加活动
缺少成熟的经纪团队
去年,在郎平的牵线下,朱婷奔赴欧洲赛场。她的收入、国际影响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签约瓦基弗银行的过程中,意大利经纪公司Top Volley Srl功不可没。
但是,Top Volley Srl主要业务在排球范畴内,帮助排球运动员完成转会、签约等一系列事务。它们并不负责朱婷在商业范畴内的开发。
在商业方面,腾讯旗下的赢德体育获得了朱婷的商务运营权。(赢德体育手中还有中国女排和郎平的商务运营权。)但是,赢得体育所握的朱婷、郎平商务运营权并非独家,与签下孙杨的独家经纪约性质并不一样。
无法签下独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双方都需要对对方的资质、潜力进行评估。非独家商务运营权是彼此都更愿意接受的形式。
但,没有像姚之队、翔之队这种专业经纪团队的弊端显而易见——没有专业团队对朱婷、惠若琪等人的商业潜能进行整体规划,深入挖掘和开拓。
这里面还存在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因为朱婷等女排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不够大,没有经纪公司愿意拿下其独家经纪约,为其建立专门的团队;正因缺乏专门的经纪团队,朱婷的商业潜能无法得到全面释放。
全明星赛事一个不错的尝试
联赛造星能力有待提升
不可否认,集体项目的属性束缚了女排明星们的商业价值。这是时代和阶段性的产物,不应该成为女排明星商业明星没有得到全面挖潜的借口。
篮球同样是集体项目,科比、詹姆斯、库里等明星的商业价值,在全世界体育明星中依旧处于金字塔塔尖。
篮球能够有今天的影响力,靠的并不是奥运会等大赛,而是NBA的职业化进程。作为全世界最成熟的职业体育联盟之一,NBA早就成为了造星工厂。
现在正在进行的排超联赛,可能永远无法与NBA相提并论。但如果它能够成为世界最顶尖的排球职业化联赛,加上排球项目的普及以及女排情结的推动,很多排球选手能够挣脱牢笼,成为在商业范畴内具备非凡号召力的顶级明星。
如果没有联赛作为支撑,中国的排球明星仍将被囿于小众领域,没有条件组建专门的经纪团队,商业价值无法被真正开采出来。从这个角度讲,体育之窗运营的中国排超联赛任务虽艰巨,却也有着光荣使命。
(张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