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排
“兄弟们,上,一起抱起这第十四冠!”沈琼招呼身旁的教练们,一起冲上领奖台,同队员们抱起了沉甸甸的奖杯。
或许,在外人看来,上海男排再夺冠顺理成章。但在小伙子们的心中,冠军之路从来都充满坎坷。就在上周六,上海男排曾离冠军咫尺之遥,却遭遇了意外的客场失利。72小时后,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冠军,从来都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夺来的,72小时内,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克服心魔/时间:周日
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上,周六下午的失利,依然似一层阴霾,笼罩在上海男排将士的心头,每个人的表情,都还有些凝重。“第一次打七场四胜制,真心不好打,若是在往年,上海男排已经夺冠了。”有人嘀咕着。打到这个份上,心态才是最关键的胜负手。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谁都很难克服这个心魔。
前一晚,师傅沈富麟提的关于心态的三个问题(见4月22日本报第11版),沈琼想了一宿。列车上,沈琼做了决定,回沪后要给全队放假半天,然后晚上再一一找主力球员谈心。
回到上海后,戴卿尧与家人短暂地见了个面。漫步上海街头,他有道不完的话。“赛季初,我一度很消极,以为伤病将影响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对于康复没什么信心。后来,在教练组的关心下,在同队友陈龙海一起治疗的日子里,我渐渐想通了,好不容易迎来职业生涯的大好时光,怎能随随便便放弃?”戴卿尧跟家人吐露着心声,“总决赛拼到现在,我不想做中途退出的逃兵。你们也不要有压力,我自己有分寸,后天我会轻松上阵。”
情同手足/时间:周一下午
周一的训练课,同往常一样,充满着欢声笑语。帕达尔的大力发球,格外提气。詹国俊的拦网,找回了感觉。戴卿尧和张哲嘉的斜线扣球,角度刁钻。
陪伴男排征战多年的上海排球运动中心副主任陈皓峰的手机响了,票务问他,球票样板要打多少份。“统统印完,一张也别留,没有下一场了。”他笑呵呵地回复道,信心满满。“这的确是艰难的一个赛季,但今天看到大家这样的训练状态,我心里特别有底。”他告诉沈琼。
决赛前的最后一晚,说不难熬是假的。吃完晚饭,沈琼的手机上跳出了一条信息,那是好兄弟汤淼发来的,“周二决战,我相信上海男排这支冠军之师能再夺冠。兄弟,加油!我会祝福你的……”第一时间,沈琼将这条消息转发给教练组以及曾经一同打拼的老队员。
昔日的排坛双子星,如今各自过着不同的生活,但十多年前并肩作战的日子,是两人心间永难忘却的记忆。每年总决赛,汤淼的心都和上海男排紧紧相连。夺冠、再夺冠,是上海男排不变的目标,更是好兄弟一辈子的心愿。
心灵鸡汤/时间:周一晚上
终于迎来决赛前的最后一顿晚餐,瑞峰酒店的餐厅里,几大锅鸡汤新鲜出炉。“沈琼妈妈的冠军鸡汤,老灵额!”戴卿尧夸赞道。
沈琼妈妈已经数不清连续多少年跟随儿子征战总决赛。从北京客场回到上海,这一路,沈琼妈妈并没有跟球队坐同一班列车,她要忙自己的事儿,和往年一样,她要当好男排的“炊事员”。她早就订好了几只新鲜的草鸡,炖起一锅锅热腾腾的鸡汤。
“冠军鸡汤”,更是一碗碗“心灵鸡汤”。“冠军从来都不是等来的,冠军是要靠自己夺来的。”年纪最长的刘海鹏教练鼓励队员道。
其实,沈琼妈妈还有一个心结——为男排倾注心血的儿子,至今没有解决个人问题。但在没有夺冠前,她绝口不提这件事。她很清楚,每一个冠军奖杯,对儿子的人生有多重要。“我的儿子是国家的……”私底下,她和丈夫常常感慨道。
师徒情深/时间:周二上午
“上海男排的一贯作风,是敢打硬仗、敢吃得起苦。”周二上午,上海排球运动中心总教练、沈琼恩师沈富麟特地召集全队,开了最后的动员会,“比赛打到这个地步,关键还是心态的变化。”
幕后军师,说的就是64岁的沈富麟。交出上海男排教鞭后,他从未离开过男排。“我一直很满意沈琼的执教能力,我依然很乐意同他和球员谈谈心,希望他们能传承上海男排的一贯作风。”沈富麟告诉记者。
沈富麟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习惯,每逢决赛,携太太一起跟队。那天,沈富麟妻子乐呵呵地感慨,“你真是有福气啊,沈家门出了两个冠军教练,你养了两个好儿子。”一向不苟言笑的沈富麟,也笑了。沈琼只比沈富麟的儿子大一岁,但实际上,沈富麟同沈琼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陪伴自己儿子的时间。昨晚,沈富麟一家三口在现场一起见证上海男排再创辉煌。
漫长的总决赛,是对心理的考验。但时间,又是飞快的。决赛前的72小时,就这么过去了。
丢掉了心理包袱的上海男排,幸福来得是那样快!第六战,100分钟,上海男排干净利落地以3比0战胜北京男排。
这一次,轮到沈琼来不及调整心理状态了,他红着双眼哽咽道:“上海男排的目标会越来越高!我当运动员时就得到过很多荣誉,现在作为主教练,只要我不离开上海男排,这个目标是不会变的。”
记者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