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他曾是中国女排主教练,也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离乡多年,他在排球之路上越走越远。已近耳顺之年,他选择回到老家绍兴,带着一群00后的孩子们打排球。
敦厚却倔强,好说话但有自己的坚持。这就是俞觉敏给记者的印象。他说排球给了他很多,很多人给了他帮助,所以他想为排球做一些事,为家乡做一些事。
所以才有了离开办公室,回归训练场;落叶归根,报效桑梓。
“我不是爱折腾的人,但人生需要折腾”
先期了解中,众多人士介绍俞觉敏为人忠厚、客气谦和。
4月24日,记者从杭州到绍兴采访他,他非常细心地告知如何抵达绍兴市体校,记者上出租车后,他询问“司机是否知道地方”。当到达目的地,俞指导已在大门外等待;记者从绍兴返回杭州,他仍然发来微信,询问是否顺利回杭,并连道辛苦。
此等暖心,感受深刻,尽管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走进俞觉敏现在执教的绍兴市少体校排球馆,迎面就看到挂在墙上的一条红色横幅,上面写着:学习女排精神,立志为国争光。
在中国女排的8年是俞觉敏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从业经历。“无论是对排球的理解,投入的感情,还是承受的压力、遇到的问题,都是空前的,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磨练。”
而从一个连排球都没见过的农村小子,到中国女排主教练,这一路的艰辛,恐怕更是常人难以想象。
1975年,俞觉敏15岁。因为个子高,平时会在学校里跟着体育老师打篮球,因此亲戚建议他去省篮球队试一试。到了篮球队后,1米85的身高,100斤的体重,普通人中“高人一等”,在篮球队专业队员面前并不具备什么优势,教练于是建议他去排球队。
到了省排球队后,正好赶上排球队集训,教练就把他留了下来。
“当时物质匮乏,我家在农村,我还是家里的老大,所以这个机会,我特别珍惜。有饭吃,有时还发一些衣服,当了运动员就解决了工作问题,虽然当时真的很苦,但我知道自己必须坚持。”
10年的时间,俞觉敏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排球运动员。1989年退役后,走上教练岗位。1993年,他被任命为浙江男排主教练。8年后,调任中国男排助理教练,接着是中国女排助理教练和主教练,执教生涯一路走高。
2015年,俞觉敏离开国家队,回到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了大球系副主任。55岁的年纪,副处级的领导岗位,看起来人生已无太大变数,可是俞觉敏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辞去公职,继续去八一女排执教。
“我要做我喜欢的事,带队训练就是我喜欢的事。我不是爱折腾的人,但要一直折腾到不用折腾为止。”俞觉敏对记者说:“在训练场上,我观察一下,就知道哪个队员今天为什么状态不好,可是到了机关以后,每天开会、写材料、发言,觉得很不适应。”
又是一番进退,重回训练场的俞觉敏找到了原来的感觉,包括回到家乡。
“这次来到绍兴市队担任教练,应该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带队了。我有几个目标,一个是想为绍兴市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排球队伍,争取在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第二个是想为排球的推广做一点事;第三个是想从基层开始,发掘一些优秀的苗子,为省队乃至国家队输送人才。”
201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国女排3-0横扫古巴女排,俞觉敏在场边指挥。东方IC 资料图
“队员站着我不坐着,也不玩手机”
俞觉敏现在担任绍兴市排球总教练,亲自带的是男队。队里大多是初二、初三、高一的孩子。孩子们以文化课为主,下午3点到6点训练。俞觉敏来了之后,增加了晚上训练时间。
“孩子们基础不是很好,想要迅速提高成绩,就只有增加训练时间。”俞指导也透露了自己的“小心机”。“因为省运会在即,眼下我不想分心,因为晚上要训练,一些朋友邀约也不得不取消,等省运会过后再和他们聚。”
俞觉敏这次回乡任教,正好赶上绍兴市政府“越才回归”的政策,他成为绍兴市“越才回归”举措实施后引入的第一位体育界人士。
“我以前在专业队积累的带队经验,有些对现在的年轻队员们有帮助,但有些已经不适用了,所以不能照搬。”
说起带队方法,俞指导也很有一套:“代沟嘛,肯定有。但我的原则是,平时训练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他们站着训练,那我也不坐,我也不玩手机,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们。但是严格要求也不是一刀切,也要给他们足够的关心,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人性化管理。”
回到绍兴一个多月的时间,俞觉敏利用队员们上午上文化课的时间,把绍兴各县区的主要中小学都跑了一遍。“可能若干年以后,就会出一些排球尖子。”
“老好人”的性格让俞觉敏交下很多朋友。“我最欣慰的也正是这一点。这么多年,无论是共过事的同事,还是队员,都跟我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对我很关心,给我很多帮助。”
“排球给了我很多。”俞觉敏说。“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排球给我的,所以我也想为排球做一点事。我这个年纪,还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做喜欢的事,还有不错的待遇,我觉得很满足,也很感恩。”
“离开绍兴43年。这些年家里照顾得很少,现在女儿也怀孕了,这次回来,也想趁着机会多陪陪家人。”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