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坛
不同于CBA,排球联赛我们要共享版权!2017体育之窗媒体俱乐部第三期活动——体育之窗数字营销业务推介会暨“体育商业价值遭遇挑战后的思考与变革”主题论坛在京举行,主办方邀请了多位国内体育产业知名的企业和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业界热点话题。
体育之窗CEO高宏首先表示,“三大球”是中国体育产业的重要基石,其中成绩最好的排球有着特殊的地位。自2016年体育之窗牵手中国排协,成为中国排球联赛商务运营推广合作伙伴以来,中国排球联赛走上了发展快车道,2016-2017赛季已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高宏透露,排球联赛作为中国排球最顶级的赛事,即将更名和升级为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简称“排超”或“排超联赛”),此事已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后续将正式统一对外发布。
“我们致力于把中国排球联赛打造成世界第一排球联赛,这样的愿景也得到了中国排协、国际排联的认可和支持。接下来联赛的运营将继续进行创新,尤其在数字化方面,力求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赛事IP。”高宏说。
体育之窗数字营销部总监王承志根据自身从业经验,总结了目前国内“三大球”的版权现状。在他看来,中超的商业价值和5年80亿元的天价版权面临重新评估,版权方与媒体平台需要寻求更好的盈利模式。CBA在战略合作伙伴和版权分销尚未确定的情况下,也需寻求提升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
面对“版权遇冷”的情况,业界该如何破局?王承志介绍了体育之窗的“B3理念”,即品牌赞助商、赛事版权方和媒体平台三方在用户服务、内容包装、营销策略上成功打通,从本质上提升赛的商业价值;为实现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三大球”的资源整合将秉持“共享、开放、联运”理念。至于版权合作,体育之窗在赛事内容包装制作、转播技术、衍生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升级”,为数字平台的联合营销与创新合作模式打好内容基础。
随后,在“体育商业价值遭遇挑战后的思考与变革”主题论坛上,多位“大咖”畅谈了自己的从业感受。体奥动力副总经理刘宇拥有多年体育赛事公共信号制作经验,他举了英超的例子,“英超之所以好看,主要是因为把足球赛事当做产品去包装,而我们国内的很多比赛之前都没有技术标准。”刘宇表示,公共信号制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以排球为例,比赛过程需要考虑电视公共信号的速度和用户收看体验。比如电视慢速回放,主办方需要主动、有效地提醒现场裁判掌控节奏,给电视观众最好的观感。”
苏宁文创集团COO、体育集团副总裁米昕表示,核心IP是一项系统工程。“比起波动性较大的影视综艺产品,体育赛事的制作水准和俱乐部队伍相对稳定,我对国内体育版权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说到外界最关心的付费观赛模式,他认为用户付费的意愿肯定会越来越强,但这种趋势产生的收益能否实现对版权成本的覆盖还不好说。
对于“版权遇冷”的说法,万达体育副总经理赵相林则认为无所谓冷热,“由于电视媒体垄断的关系,导致其他平台还不能参与,或者说覆盖有限,这种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和娱乐相比,目前体育的人口、竞争力仍显不足,体育尚未完全融入大众生活。”
新浪体育总经理魏江雷指出,目前国内一个IP赛事六七个月的播放量还不如一档三个月的综艺节目,体育赛事本身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未来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做版权,用社交逻辑做赛事。要想把赛事做得跟综艺节目一样火,还需要时间。”
新华社高级记者汪涌建议,中国排球联赛应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世界第一排球联赛”的目标,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用“排超”品牌助力国内业余排球赛事,促使联赛系统地发展、壮大。
体育之窗首席策略官谢骏表示,如果从时间流来看中国体育产业近几年发展的基本节奏,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2015年“热钱”、2016年“回归”、2017年“遇冷”。至于之后几年的关键词,他认为2018年是“出发”,因为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核心资产,包括赛事和运动队等,都还没走向市场,体育体制仍在改革中。而随着整个机制会更适合市场的变革,2019年和2020年将分别进入“起飞”、“爆发”阶段。
“希望我们工作在IP、平台、赞助商端的同仁们能够携起手来,为客户服好务,为中国体育产业开创灿烂的未来。”谢骏最后表示。
本次活动由体育之窗主办和排球之窗共同主办。作为国内领先的体育全产业运营商,体育之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中国排球联赛、NBA中国赛、中国之队等赛事的运营权、推广权和商务开发权,业务还涵盖票务、衍生品开发、场馆运营、体育小镇开发、电竞等领域。
(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