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蕾资料图
在里约奥运会后,时隔20个月,李雪芮回到了赛场。差不多时间回到国际赛场的,还有赵芸蕾。与李雪芮坚持到东京奥运会的目的不同,赵芸蕾此次归来身份不同——现在的她已是国羽女双助理教练。
还是将头发束起,还是云淡风轻的表情,不过这次陵水之行,赵芸蕾已不再是场上的焦点人物,她坐在场边,为运动员运筹帷幄。
这次比赛女双主教练潘莉没有来到现场,赵芸蕾承担了更多的临场指导任务。她早已卸去球包,随身带着笔记本、水壶,这足以说明了她身份的转变。
在做运动员时,赵芸蕾战绩显赫,在伦敦奥运会中,她拿到了混双和女双金牌,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在一届奥运会中拿到2枚金牌的羽毛球选手。见惯了大场面的她,面对比分落后的不利局面,不会着急,脸上写着从容。
这一点,赵芸蕾带到了教练的角色。杜玥就注意到,每次中局时,赵芸蕾并不会急着走到她们身边,她笃定地走着每一步,给运动员一个思维沉淀的时间,“她不会特别着急,比较沉稳。”
赵芸蕾希望用自己这种行为告诉运动员,在场上千万不能着急,“结合自身的经验。我觉得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最关键的一点是他能否冷静地思考,如果在场上因为比分的问题,太急躁,心态起伏大,其实对发挥没好的影响的,所以我觉得在场上要冷静。很多时候冷静了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她不会像一些情绪表达激烈的男教练一样,身体动作配合言语,让运动员能更快地理解他的想法。她会站在运动员中间,语气缓和地说着一些场上的内容,柔和的音色中带着自信与坚定。
这像极了她和这批运动员以前的相处模式。
杜玥和赵芸蕾都是湖北队队员,在赵芸蕾还是运动员时,杜玥就时常会向师姐讨教经验。赵芸蕾能够做教练,杜玥内心是欢喜的,“以前她是大队员,和我们都是湖北队的,我们会时常沟通。现在她做教练了,我觉得我们沟通很顺畅。”
一次,于小含在和赵芸蕾聊天时,随意地问了一句:“熊姐,现在你累吗?”赵芸蕾浅笑一下,说道:“不一样(的累)”。于小含对赵芸蕾的回答有自己的理解,“以前她只要管好她自己,现在她要管很多队员,包括技战术和生活,我觉得她做得很成功了,她一直是我的偶像。”
于小含的想法和赵芸蕾的感受不谋而合,“做教练后我的责任更重了,以前我只要管自己就行了,现在要管好运动员的生活和心态,要想的东西更多,我希望她们能把我视为值得信任的人,愿意多和我交流,我希望自己能更多地传授给她们经验以及技战术方面的东西。”
要说不同,也是有的,杜玥举例,“转变的话就是会要求我们更多一点,以前她更多地是建议。现在她是教练了,有时候看到我们做得不好,她会批评我们,要求我们做到一些事情。”
这很符合赵芸蕾的性格,她做运动员时就希望自己能在场上精益求精,现在成为教练,队员也自然成为了被要求精益求精的对象,“训练和生活肯定要分开,训练场上肯定要严格要求她们,否则她们怎么能提升实力呢?”
对赵芸蕾角色转变过程如此快,于小含打心眼里佩服,“我们现在很尊重她的工作,她不同的角色,我们也会不同地去看待她。以前,我们会聊生活的事情比较多。现在她教我球技,传授给我打球的经验,比原来更多。”
为了能够在潘莉与队员之间起到更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了能让队员更快地理解自己的意图,赵芸蕾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指导运动员时会根据对方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别说打球了,和不同的人接触也会有不同的方式,那个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她们听懂,用怎样的方式取决于如何能让她们更快地进步。”
这次比赛,杜玥/李茵晖和黄东萍/李汶妹会师决赛,赵芸蕾在决赛中也不用做临场指导。相信,坐在看台上观看弟子会师决赛的一幕,是她做教练最愿意看到的一幕吧!
(董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