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上的王仪涵
里约奥运会后,国羽一直在青黄不接的低谷中徘徊不前,甚至连曾经的优势项目女单和女双,也逐渐被日本赶超。
人们不由怀念起张宁、谢杏芳,以及后来王仪涵、王适娴和李雪芮所开创的“女羽时代”。如今,我们的国羽女将到底怎么了?
4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世界冠军、伦敦奥运会亚军王仪涵。在她看来,现在的国羽年轻小将能力并不比她们那一代差,只是年龄尚小缺乏大赛经验限制了她们。
受困伤病,这个月就正式退役
在2018年YONEX“王者之志”全国业余羽毛球巡回赛上海站的现场,澎湃新闻记者见到了久未露面的王仪涵。
与小朋友一起互动的她心情不错。很快,她就要迎来职业生涯的终点。
2016年的9月,结束了里约奥运征程的王仪涵正式宣布退出国家队。
她最后一次出现在赛场是去年的全运会。在女单1/4决赛中,代表上海队出战的她输给了比自己小十岁的广西小将陈晓欣,最终以8强的成绩结束了最后一次国内大赛。
她向澎湃新闻记者证实,自己即将在4月底正式退役,“(退役手续)这个月就差不多办完了。”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也有各式各样的原因,我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伤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个身体的恢复都会很慢,到一定的时候就不得不去面对现实。”
随着身体状态的下滑,今年就年满三十的王仪涵也确定“不会再重返赛场”。
整个羽毛球生涯中,她拿下了足足56枚奖牌。
虽有伦敦奥运输给李雪芮,错失“大满贯”的遗憾,但王仪涵仍心怀感谢,“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也很感谢这段经历所带来的正能量,让我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对于自己的人生下半场,王仪涵还没有做太多具体的计划。
不过,目前正在就读研究生的她并不想远离早已融入生命的羽毛球,现在更多地专注于“和YONEX一起携手推广青少年(羽毛球)的这一块。”
里约奥运会上王仪涵进入八强。
人才断层,小将无奈扛大旗
里约奥运会后,王仪涵、王适娴、赵芸蕾、唐渊渟等一批国羽女队球员相继退役。
“二王一李”也只剩李雪芮孤军奋战,1991年出生的她,前不久才刚刚从里约的大伤中伤愈复出。
曾经不可战胜的国羽女单和女双都不可避免地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没有老将的“传帮带”,小将仓促走上台前,但不得不承受国际大赛屡次铩羽而归的苦果。
王仪涵并不回避国羽女单的断层,但她坚持称,这批小将的能力并不比她们那一代差,大赛经验匮乏放大了问题。
“与马林和辛杜打,我们也能赢啊,只是说我们的队伍更加年轻,所以总给人感觉老输球。我们冲击她们,也能赢,所以这还是有一步一步,慢慢走的一个过程。”
王仪涵说,自己从张宁、谢杏芳的时代一直打到后面卢兰、蒋燕皎、王琳这一代队员,“等她们退役了,我又打到王适娴、李雪芮这一批,甚至到后来的陈雨菲、何冰娇。”
而正是当初新老交替有序,让女羽在国际大赛上始终具有统治力
“每个球员出成绩的阶段不一样,对于陈雨菲、何冰娇这个年龄段来说,她们比我小10岁。”
王仪涵又一次强调如今年轻的师妹们面临的断层尴尬,“现在,没有我们那个时候新老交替那么紧密。她们其实很年轻,而其他国家的选手大多都是93年左右的,也都比她们大。”
王仪涵坦言,外界不如耐心等待时间换空间。
以山口茜为代表的日本女羽大有赶超中国队之势。
日本女队崛起,我们也不差
对于国羽女单所面临的现状,王仪涵指出了更为重要的一点——外部环境的变化。
“我们不能和张宁、谢杏芳、李玲蔚她们所处的时代相比,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东西。比如,龚智超、叶钊颖那个时代的速度和节奏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当然,她也给这些国羽小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应该发挥自己长处,弥补自己的缺点。
“每一个人一定就只能走一种路线,应该注重的是每个人自身所具有的打法优势,要更多了解自己,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技战术特点来找到适合的打法。”
王仪涵承认如今的女子羽坛正在迅速“迭代”,“现在,大家都不断地提高和进化,越来越科技化、科学化,毕竟竞技体育都是在挑战人类极限。”
这几年的各项大赛中,日本女队飞速崛起,20岁的山口茜甚至刚刚登上了女单世界第一的宝座。曾经在亚洲都无法挑战中国的日本女队,如今大有赶超国羽女队的趋势。
王仪涵没有否认日本女队的强势,“她们整支队伍现在都很年轻,现在实力也上来了,而且打了很多国际比赛对她们经验方面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王仪涵回忆,上一届(2016年)尤伯杯上,虽然国羽女队获得冠军,但她已经心有忧虑:“我发现我们队伍中大多都是将要退役的,而日本队还都很年轻啊。”
如今,即便女子羽坛中日对决的形势有些紧迫,王仪涵依然对女队的“后来者们”充满信心,“我们中国队其实并不差。我希望她们能够更快地成长,在尤伯杯取得好成绩,为中国羽毛球队争得更多的荣誉。”
来自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