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恐怕也不会料到,本届世锦赛的第一桩“大新闻”,会是以如此这般的方式产生。
48小时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脸轻松、踌躇满志的拿督威拉李宗伟,还不曾来得及在格拉斯哥迈出自己的第一步,便已伴着全世界球迷无尽的嗟叹声,草草地走完了最后一步。
所谓“开始即结束”,大抵不过如此了罢。
三局绞杀,75分钟,19-21/24-22/17-21。
类似这样的数据放在过去,要么是属于万众瞩目的林李大战,要么也多半会成为李宗伟与盖德、陶菲克、谌龙等等一线强手之间戮力相搏的注脚。
然而如今,这组数据所出现的场合,却是世锦赛的第一轮。至于同拿督威拉隔网而立的对手,也换成了一个名叫布莱斯·利维德兹的高卢人。
此人现年31岁,早已不是法国国家队阵中一员,甚至如果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衡量,他都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职业球员。
在利维德兹身上,或许只有两点值得一提:
首先,他是昔日丹麦天王皮特·盖德的门徒。其次,这也并非他第一次战胜李宗伟。
事实上,早在整整10个月前的2016丹麦赛上,利维德兹就曾以几乎一模一样的方式,在李宗伟34岁生日当天将其斩落马下——
首局关键分发力胜出,次局李宗伟加分赢回一线生机。及至决胜局,双方心态看似此消彼长,拿督威拉却在几近稳操胜券之际“断电”,将近在咫尺的晋级门票拱手相让。
两次爆冷,非但过程几多相仿,就连比分都异常相像。
只是这一晚,世锦赛赛场的宏大舞台,以及更为跌宕起伏的三重回环剧本,终究不免令人愈加扼腕。
事实上,自从比赛伊始,就已有无数人早早看出,此役站在场上的那个瘦削身影,绝不是一个为我们所熟知的、最好的李宗伟。全场自始至终,他都在一种游离于低速巡弋与高速突破之间的尴尬状态下勉力为继、挣扎前行,昔日在第二梯队球员面前行云流水、大开大阖的潇洒快攻,此番穷尽整场都难觅踪影。
但竞技状态已然涣散到这步田地的李宗伟,反而一度遇上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绝好运气。
第二局尾段13-18落后之下,一鼓作气连得7分的神迹且不多表,单说这一局加分缠斗的绝命时刻,那次从悬崖边缘依靠鹰眼完成的起死回生,就足够将无数人惊出一身冷汗。
司线示意界外,回放压线1/5。来球刚刚落地的那一瞬间,利维德兹已经开始振臂欢呼——要知道,如果放在鹰眼系统尚未服役的五年前,就凭这一球的毫厘之差,便足够提前25分钟宣判李宗伟的“死刑”。
不知在那一刻,该有多少球迷连连慨叹“李宗伟命不该绝”。
可讽刺的是,逆天改命之人,偏偏大都其貌不扬。
决胜局进行到15-11,仿佛一切都落入了最常规的剧本:心态明显失衡的利维德兹业已一触即溃,而从第二局虎口脱险、重回正轨的李宗伟,此时在所有人看来,都决不可能无法最终兑现胜利。
要知道,无论场面上再怎么凶险,这毕竟也只是世锦赛的首轮而已。素来与慢热二字毫不沾边的拿督威拉,即便从概率论的角度分析,怕是也几无可能在此处马失前蹄。
然而,就从15-11之后的这一分球开始,接下来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李宗伟竟有如着了魔一般,开始在最不合时宜的节骨眼上选择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系列漫无目的的托大和潦草的低级失误,让原本该是势如破竹的胜局,瞬间回到了犬牙交错的迷雾重重。
17-16的那一分球上,多少人看来本足以奠定胜势的一个多拍回合得分,却成为了李宗伟全场比赛的最后一次领先。化用当初2006年世界杯1/8决赛上,黄健翔评价澳大利亚队时的解说词来讲,这一战的李宗伟,打得太保守、太沉稳了,沉稳到我们已无法从他的球与球之间,嗅出哪怕一丝无所保留的味道。
在所有需要奋起一搏的时间节点上,昨晚的拿督威拉,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收势、选择了减速。
殊不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就是这屡屡一慢过后所留下的破绽,才最终给予了毫无保留、全场强攻的利维德兹实现爆冷的缝隙。
此诚天之亡君者,然亦战之罪也。
世锦赛首轮惨遭淘汰,这已经创造了李宗伟职业生涯单项世界大赛的战绩新低。身为仍居于超一流梯队的顶尖高手,在34岁有余的年纪,还能有多少勇气去接受这样惨痛的失利?
纵横羽林十余载,方寸赛场荡尽天下豪强,却从未有一座世界冠军金杯入账。一名职业运动员最悲壮的生涯曲线,在李宗伟身上最直观的体现着。
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时此刻,对李宗伟注定是最艰难的考验——是就此转身离开,留下一个永恒的遗憾,还是继续自己的追梦之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或许除了他自己,只有未来无尽的光阴,能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拿督威拉昔日骄傲的背影,眼下或已渐渐远去,但又一届世锦赛的烽火,才只不过刚刚燃起。
已经发生的,没有发生的,我们来不及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了。
来自微信公众号《司线LINE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