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江湖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岳川) 四海游历的郭襄偶遇独上少林论剑的“昆仑三圣”何足道,这是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的开篇。后郭襄顿悟出家为尼,何足道凭琴、棋、剑三绝纵横西域,两人各自开宗立派,峨眉、昆仑由此而来,故事序幕亦由此拉开。
小说情节虽引人入胜,但“占山为王”的桥段显然不能生硬套用于当今武林,否则不知要出多少像《天龙八部》中丁春秋和星宿派那样的歪门邪道。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术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意见》),对武术从业人员和习武人员提出了多条禁令,自创门派、私下约架、虚假宣传、恶意炒作、自封“大师”等均在其中。
“武林门派”的正确打开方式
此次印发的《意见》中就明确规定,武术从业人员和习武人员不得自创门派,不得自封“大师”、“掌门”等称号。
但有江湖的地方,注定有门派。既不能自创门派,那门派究竟如何评定?中国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山告诉中新网记者,若民间希望认定新拳种,需提供详实完整的资料,并经专家鉴定评审。
据了解,1982-1986年间,原国家体委针对拳种进行了一轮大范围的挖掘整理,按照“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这十六字的基本方针,经过筛选最终认定了129个拳种。记者还了解到,在那之后还有拳种被认定,但为数不多。
张山表示,若希望认定新拳种,首先需向当地的武术运动管理部门和武术协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材料,待专家考察。材料包含多方面内容,包括记录拳种起源的完整资料、传承谱系、历史拳谱,以及能够作为佐证的各种文物等。若审核通过可向上汇报,接受进一步考察。认定过程,也需基于上述十六字方针。
“武术界应当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的技术与理论,留有余地,不该夸大吹牛、误导群众。”张山认为,各个流派的传承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普及、推广有益,但应防范某些人别有居心,利用武术行骗。
伍强对此就颇有感触,他已从事武术行业十余年,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自己平时也习武。业内的一些乱象,令伍强感到很气愤,也很痛心。
“招摇撞骗的伪大师、打擦边球的山寨社团,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他们抹黑了武术人的整体形象。”虽然“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汤”,但伍强说,其实很多人还是在认真传承着中国武术。
私下约架约不出“天下第一”
有江湖的地方,注定有门户之争。“格斗迷”联合创始人侯创业认为,“之所以谓之为‘武术’,盖因有实战、有对功夫高低的执着,否则就不应该叫‘武术’。”若不让练家子们比划一下,似乎也有些不尽人情。
可如果把切磋的方式选定为“私下约架”,纯为好恶斗狠,则不但违反体育道德,甚至涉嫌触犯法律。《倚天屠龙记》的百年之前,当世高手曾先后两次聚于华山之巅,以武论剑,决天下第一。然而当小说剧情走进现实,高潮秒变闹剧。
“两人互不服气,因为几句气话就动手打架,这样肯定不行。”张山说,如此行径不仅不符合习武人的武德精神,对社会治安也有影响,应当受到法律约束。另一方面,打架肯定会有伤害,安全问题没有保障。全国范围内有各种武术赛事,有规则、有裁判,真想实战可以报名去参加比赛。侯创业也认为,禁止约架,其实也是在保护双方的人身安全。
“私下约架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两个人如果真想切磋,也可以通过职业擂台的形式,佩戴护具、点到为止。”侯创业如是说。而即便是比赛形式,也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供双方交流提高,同时促进项目健康发展,而不是好恶斗狠。
习武旨在强身健体、传承文化
若不为名不为利,不争“天下第一”,那为何习武?
“喜欢,从小就喜欢。我觉得中国武术是很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传承下来殊为不易。”伍强说,中国武术的肢体语言中所蕴含的传统哲学文化博大精深,很吸引人。除此外他觉得,习武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强身健体。
与伍强一样,今年25岁的王晓也是从很小起便知道中国武术。虽然他自己习武时间不长,但由于家乡有着浓厚的太极氛围,从小耳濡目染,王晓对太极有着特别的感情。习练太极一年时间,王晓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业余习练者可以强身健体,高手可以进行技击,因此适应不同人群。在他看来,习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若以此为出发点,就不应该会出现私下约架的情况。
张山表示,习武有防身自卫的功能,但并不在于打架,更重要的是强身健体。武术本身也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的过程亦是在陶冶情操。也正如侯创业所说:“各门各派的一招一式都是一种积累,传承了不同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武术的发展需要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应该对中国武术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推动其发展。”
王晓目前还只是业余爱好者,等积累一定基础后,他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拜师学艺。“我想拓宽自己的视野,学到更多东西。希望中国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