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信托业迈入17万亿时代 二季度利润总额环比增长42.61%

时间:2016-08-26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长弓

中国信托业终于迈入了17万亿时代。

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7.29万亿元,较2016年第一季度的16.58万亿元,环比增长4.28%,同比增长8.95%。

“喜忧参半”的成绩单

值得关注的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和资产管理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信托资产增速在2016年第二季度达到历史低点。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信托资产同比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增长,步入“个位数”增长时代。事实上,自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信托资产的同比增速就已呈下滑趋势,告别了行业发展之初的超高速增长,信托行业正在增速回归中不断探寻新的出路。

从同比指标来看,2016年二季度的信托业仍然延续一季度的态势,收入、利润均呈现“双降”态势。2016年二季度,信托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281.4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9.43亿元;较去年同期水平同比分别下降10.40%和10.39%。但从环比指标来看,今年二季度信托行业的经营收入环比增长30.90%,利润总额环比增长42.61%。

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收益不仅未能成为信托行业收入及利润的“倍增器”,反而对其业绩有所拖累。统计显示,2016年二季度,信托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61.88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0.20%。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分析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有今年信托行业自有资产投资收益表现欠佳的原因以外,投资收益的断崖式下跌也与2015年的高基点有关。

值得欣慰的是,信托业务收入延续一季度的表现实现了小幅增长,2016年二季度全行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82.53亿元,同比增长8.30%,环比增长16.71%,进一步凸显了信托公司回归主营业务的特征。

压力持续 不良规模上升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背景下,信托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也呈现出上升的状态。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信托行业的风险项目有605个,比上季度末增加78个,规模达到1381.2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034亿元增长33.58%,较上季度末的1110.19亿元环比增长24.41%。

与全行业管理的17.29万亿元信托资产规模相比,信托业的不良率达到0.80%,但与商业银行自年初便持续攀升的不良贷款率水平(2016年二季度为1.75%)相比,信托行业的不良率相对较低。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信托项目的到期规模为5363亿元,而2016年9月信托项目的到期规模为3246亿元,这意味着今年三季度信托行业整体面临的兑付压力会有所减缓。

信托功能优化 布局未来盈利点

虽然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但信托行业仍有不少发展亮点。自2015年信托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以来,信托资产功能结构正日渐优化。其中,融资类信托占比不断下降,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达4.09万亿元,占比23.68%;投资类信托规模达5.73万亿元,占比33.13%;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达7.47万亿元,占比43.20%。

近年来,尽管投资类信托占比一直处于温和上升状态,但融资类信托业务的下降和事务管理类的快速增长显示信托业务功能正持续优化。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认为,从长远来看,投资类和事务管理类信托应当是驱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轮”,伴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信托行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探索,未来投资类信托这一侧轮的占比估计将会进一步上升。

当前,创新谋变已成为信托业发展的主基调。通过强化风险管控水平,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改善资产管理方式并进一步回归信托本源等举措,信托公司正积极布局未来新的盈利点。其中,资产证券化、海外业务和文化娱乐等方向,均成为信托公司拓展的重点业务领域。

  • 上一篇:慈善信托业务即将破题 “信托+基金会”模式浮现
  • 下一篇:二季度信托业投资收益暴跌五成 资产增速步入“个位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