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暑假支教要有热情更要有教育常识和技能

时间:2017-07-27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篇文章《叔叔阿姨,暑假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文章以贫困山区孩子的名义表达了对大学生支教的“另类看法”。文章说“你们所给予的远不是我们想要的,你们的爱心破坏了我们心灵的安静,你们的奉献破坏了我们传统的善良”。文章通篇表达的是,大学生只顾着自己表演“献爱心”,而忽略贫困山区孩子的实际需求。

坦白说,这是一篇很低级的文章。首先它是伪托之作,从行文来看作者明显不是被支教的山区孩子。其次这也不是一篇新作,百度一下就可以发现,至少早在2013年它就在贴吧里流传了。只不过当时这篇文章还叫《哥哥姐姐,暑假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四年时间,“哥哥姐姐”长成了“叔叔阿姨”。

但是这种作者不明、逻辑混乱的网文流传不息,说明对大学生暑假支教持“另类看法”的人不在少数。这篇网文我们可以忽略,但大学生暑假支教的乱象我们忽略不了。我们这个社会对于支教的认识也该有所进步了。

前段时间陕西就发生了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数百名大学生参加了一个所谓的“陕西爱心支教联盟”,结果到达支教地点之后发现主办方非但没有相关资质,竟然还开起收费性质的辅导班。记者调查发现,这家“爱心支教蓝梦”是一家商业公司。

商业辅导班竟然打起了支教的幌子,而且他们的把戏是被当地村民拆穿的,而不是教育部门。可见支教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管理漏洞。

所有想要献爱心的大学生都应该明白,支教不是游戏、不是旅游,它的本质是教育。像所有教育一样,支教是有专业门槛的。有专业门槛,就要有资质要求。支教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

“我都上大学了,教教小学生还不是轻而易举”,这样的想法是狂妄而不切实际的。就拿暑假支教来说,语数外这些文化课不是重点。因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平时也有正规老师,当然也可能是长年支教的老师。孩子在暑期需要的是平时没有条件接触的课程,比如艺术、科学实验、心理辅导等等。不顾这些“强行”支教,确实有可能打乱当地学校的教学安排。

支教要求的不只是热情。热情当然是必要的,但热情也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教育常识和技能。出发之前,问问自己能教什么。如果心里没底,就不要径直上战场,不如去参加专业的支教公益机构,接受一下培训。

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观念也应该转变了。大学普遍对学生有社会实践的要求,在很多大学里支教都是保留项目,不能不说这与人们想象中支教的低门槛有关。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支教不应该是“谁来都行”。随着国家层面教育资源对贫困山区的倾斜,支教“低门槛”“零门槛”的观念更该破除了。

这就要求被支教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把关人,对支教者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不随意把孩子交出去。其实这才是最关键的环节,这一关守住了,即使大学生想冲动支教也没有可能。

总之,贫困山区的孩子需要支教不假,但他们不需要“低一级”的教育。支教跟扶贫、慈善一样,都不能任性。

  • 上一篇:高招改革切莫“嫌贫爱富”
  • 下一篇:选择怎样的生活,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