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2月20日《观摩报》创刊号。
我叫胡春林,今年82岁了,这份《观摩报》我保留了64年,不管我搬家搬去哪里,都舍不得扔掉。因为,它是我最美好记忆的一部分,不仅记录了我作为文艺兵的一段经历,它也记录着那个时期的文艺面貌、军队文艺水平和一些政治风向。
这份《观摩报》我一共保留了15期,它是1953年庆祝军区第二届文艺汇演的内部刊物,由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第二届文艺会演大会秘书处编。这次文艺汇演地点在广州,每天一个单位演出,持续一个月。而我留下来的这叠报纸从1953年12月20日创刊号连续到1954年1月15日,文艺汇演闭幕,非常完整。当时中南军区的地域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这份《观摩报》里也记录这参加这次文艺汇演的各军队文工团,还有华南话剧团、华南歌剧团。创刊号是我们湖南人陶铸题词,有二十几个单位的节目单。我是某部文工团的歌剧演员,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文艺汇演,当时的情况是每个参加者都会免费领到一份《观摩报》,有的看完就直接扔掉了。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收集旧物的人,我一直觉得这份报纸很有意义,它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动向,所以我把每一天的报纸都保留下来了。这叠报纸是32开纸,有节目单、获奖名单、表演照片、开幕式、闭幕式,这些内容现在偶尔翻翻,还能勾起我们那代人的共鸣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母亲未能熬过战争摧残而离世。父亲失联后,8岁的我被湖南省第一育幼院收养。1949年,我12岁,走出育幼院参加了解放军,随着部队到肇庆、深圳等地,最后在桂林参加剿匪战争。凭借在歌剧团工作的经历,结业回长沙后,我走进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后被调至长沙市群众艺术馆。
因为我从小是个孤儿,可以说是跟着队伍成长起来的,所以我对部队非常有感情,这次文艺汇演我能见证更弥足珍贵。可能对别人来说这份报纸就是一份报纸,可对我来说这是历史。所以,我回到湖南后不管走到哪里都带着。几年前,我家被盗,我的徽章,一套老版的人民币,好多邮票都被盗走了,当时这份“古董”就放在这些东西下面压着,看到它的时候,我差点哭了。后来,我连续搬家不下二十次,换医院都换了好多次,我都没舍得折坏它。现在,我拿出这份报纸给当年的老同事们看,他们都感叹,这份保留了64年的报纸是多么珍贵。
我现在年纪大了,只想给这份报纸找到一个安放的地方。十多年前,那时候军区还没改革,广州军区的工作人员联系上我,我打算将这叠报纸捐赠给他们,但那时候通讯设备没这么发达,我后来搬家了,地址变更,这事就不了了之了。现在,我很着急,想趁着身体状况还好,将这份报纸捐赠出去,希望军事博物馆或者是广州地方的博物馆能够接手它,因为我觉得它回归到当年的地方,或者回到它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更好,这也算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如果有相关单位愿意接手这份64年的《观摩报》,请及时联系我。我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接手单位给我一个回执单,写明是我捐赠的就行。我的电话:18773196881。
口述人:胡春林 文/伍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