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夏阳王维轶记者马道军)6月19日是第五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昨天,记者从南京市救助管理站举办的“关爱救助,让爱回家”社会宣传暨开放日宣传活动现场了解到,借助“全国救助寻亲网”,一年多来,我市已帮助400名流浪人员找到家。
上午10点,在该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前来参观的50多名市民看到,这里绿树成荫,建有标准的居室、洗浴间、餐厅及室外体育器材等生活场所,还有教室、娱乐活动室、图书室、手工室等学习场所,配备了心理疏导室、行为矫正室、康复室等救治场所。
在成年人救助服务区,一台寻亲查询电脑终端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据介绍,为帮助长期滞留在全国各地救助管理机构的受助人员早日回归家庭,由国家民政部开发的“全国救助寻亲网”于去年1月1日上线,面向社会公开运行。目前,全国各地的救助站已上传了上万条身份不明流浪人员信息。记者昨登录“全国救助寻亲网”发现,南京救助站在此发布了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人员信息,比如人员照片、姓名、性别、年龄或目测年龄、身高、健康状况、智力状况、精神状态、体貌特征、发现时衣着特征、发现日期、发现地点以及所在救助管理机构联系方式等信息一应俱全。
该站救助三科科长曾建强介绍,对于少数说不清自己身份和家庭住址的流浪人员,“全国救助寻亲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曾建强说,今年3月,该救助站接到了一名流浪人员的求助。工作人员与其交流发现,这名男子吐字不清,思维紊乱,只说自己叫“邓少发”,1963年生,四川人,由于其智力障碍,无法说出详细的家庭信息。随后,工作人员一方面通过耐心询问尽量获取更多信息,同时将该流浪人员的信息发布到“全国救助寻亲网”。通过大量工作,工作人员确定他的家乡在四川,并于今年5月安排人员护送他到四川实地寻亲,终于帮这名流浪人员找到了家。
据民政部门统计,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平均每年救助80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能尽快找到回家信息及时返家,但有约500人属于智障或精障,还有聋哑的,没办法讲清家庭住址。从去年以来,市救助管理站把他们的信息上传“寻亲网”,通过比对、寻找,其中约400人被护送回家,剩下的100人由政府分流到各相关福利机构或精神病院等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