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冰球运动运作的收获与挑战
新浪体育讯2017年12月7日,新浪体育与中国冰球协会联合举办中国首届“冰球校长论坛”,中国冰球协会秘书长房学峰、京张冬奥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宏程,北京陈经伦中学、北京第二十中学、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北京汇佳学校、吉林松花江中学、北京建华实验小学等校长和业内专家出席,对中国冰球发展群策群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冰球在中国其实并不算小众运动,当时北方大部分省队还都有冰球队。但后来由于国家队在国际比赛中成绩不佳,加之“金牌战略”的影响,全国的冰球运动开始持续萎缩。
直至近些年,青少年冰球运动才在市场的推动下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孩子了解并加入到冰球运动中,这其中,学校对冰球的重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孩子加入俱乐部是因为自身喜好,专业性更强一些。一旦学校也重视起来,孩子代表学校比赛会有荣誉感,也会促进他在俱乐部更好的训练。
为此,论坛特邀各界代表,共同来探讨关于学校开展冰球运动的收获与存在问题。包括:
北京陈经纶中学校长 刘中毅
北京汇佳学校副校长 李艳丽
吉林市松花江中学副校长 丁刚
北京建华实验小学副校长 杨媛
北京第二十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冰雪教育负责人 冯亚宁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代表 陈绪龙
张斌:刚才刘校长说2015年以后,中国青少年校园冰球在北京有了特别迅猛发展,当然以申冬奥为背景,的确在中国上冰打冰球的青少年群体中北京占到一半,这是北京的文化优势,在很多活动中我跟大家讲,北京是冰球发展的新首都,以前冰球发展首都不在北京,在东三省,现在以冰球发展这个首都暂定北京是恰当的。今年松花江中学,想问一下丁校长,北京冰球发展有它基础也有社会促进作用,在吉林、东北这样学校当中是自然成长,还是教育部门、行业部门开始有更多驱动让孩子打冰球?
丁刚:在东北吉林市,冰球是非常传统的项目,有相关行政部门支持,同时有学校的决策,我这次来主要是抱着长见识目的来的。办冰球队的想法得益于学校一位体育老师,他是国际级裁判,申奥成功之后他跟我说要不要也搞一下联赛,因为他经常到北京参加裁判,他跟我详细说了一下,我也是了解到北京学校搞裁判联赛。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们学校还有退役的裁判运动员在一起协商,把这个事和相关体育局、教育局领导汇报,说要成立这样一支队伍。在2015年下半年成立冰球队,当时队员有几个,基本都是体育界退役的运动员孩子。逐渐发展到现在有40多名孩子参加冰球队,年龄段大概在13、14岁和高中一部分15岁,2002年到2007年出生的孩子。也辐射到周边一些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从小学上高中有个学区问题,这也得到教育局大力支持。每年给我们一个跨区选才的计划,20个名额冰球特长生。体育部门和教育局计划部门给我们批20个名额。
张斌:咱们学校教育质量也是相当不错吧,在当地是重点中学吧。
丁刚:重点中学,省级重点中学,4000多名学生,20多名体育老师,9名体育老师是退役的运动员。有滑雪、田径、冰球、体操的这些老师组成。开展体育的一些活动和项目就比较容易些,不仅仅只是完成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而且把体育特色发展的也是有声有色。学校原来田径全能比较多,吉林市田径在全国不占优势,借着申奥成功成立了滑雪队、冰球队、短道速滑队,这几年发展比较快,因为得到体育局大力支持,体育局给我们定点免费用,而且是全年性的,这样训练起来非常省时省力。
张斌:据您了解吉林市吉林省跟您学校这样情况的多吗?
丁刚:据我所知小学有8所学校,初中2所学校,包括我们共11所学校。
张斌:我听起来体育老师特别重要,因为他是想法的发端者,校长决策特别重要让项目成立,所有体育老师在课外教学和课外带队的费用怎么解决?
丁刚:费用基本没有,全是靠自愿的。体育老师教冰场都是排班的,没有费用教冰场。体育局给我们提供冰车,每年提供5万元冰场运营费用。大部分是采购的器材和设备。
张斌:钱还是花不到人身上?
丁刚:对。
张斌:陈经纶中学怎么解决的?
刘中毅:北京市和吉林省还是有差异,教育经费相对比较充裕。所有教师工作量全都统计到加班加点额外工作中来,都是从学校正常开支中支付的。体育老师的收入在全校老师中最高的,因为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大。
张斌:这还是我第一次,我听到很多是年轻体育教师流失特别严重。像健身房的教练一个月收入能做到两三万都有,陈经纶学校体育老师在学校收入最高,这个特别好。旁边坐着那位小伙子,清华附中怎么样?
清华附中:学校给支持,也会按照加班加点和训练费、教练队结算。
张斌:清华附中足球赛开展的比较好。
清华附中:我们学校2015年刚成立的学校,是一所国际、私立学校,以后我们的学生都是迈向国际的到美国去上学。我们学校冰球非常流行,包括各个班也有一些孩子目前训练冰球,有一个学生之前代表北京市队去参加赛尔比亚的中学生交流赛,取得了不错成绩。花滑学校有很多女孩在练习,因为我们是刚成立的学校,也在极力推动这项运动,让更多的孩子去训练。我在学校负责体育,虽然不是运动员出身,我很早就接触很多运动员,从老师角度来讲我见证了职业运动员身后的点点滴滴,作为观众来说大家只是看到电视上的闪光点。如果你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这些学生和家长付出非常多。尤其是冰球在中国的条件,还要有场地推广包括家长的支持,需要付出很多。这项运动对于学生是非常好的项目,在体育中能体会到快乐,在运动中体现出拼搏、协作的精神。冰球里面也融合了速滑和灵活性、协调性,包括去思考战术融合很多,这项运动非常好。对于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来讲虽然是新成立的学校,我们也是推进这项运动,想尽各种办法。今天有这样的平台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联起手来去推广这项运动。
张斌:你们学校有几支队伍?
清华附中:现在还没有成立队伍,我了解有7、8个学员在打冰球,都是家长支持在冰球俱乐部训练。之后把这些队员组成像U14队伍。
张斌:北京冰球发展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学校体系成长,一种是学校提供孩子读书,孩子在俱乐部一训练,两种方式都可以。最早的北京冰球一定是国际型教育机构给青少年冰球很大的推动,因为他有一个一技之长,让北京孩子到国际留学有背书好的元素。随着几年发展,运动选择越来越多样化。
李艳丽:我们是一所民办私立学校,用的是国际课程,学生100%是要出国的。在体育课程上有马术、高尔夫课程,冰球也是一门课程。目前学校有5000平方米专业冰场,学生从去年开始给所有从幼儿园到高三学生开设冰课,因为学生最开始要有基础,在基础上目前差不多40多名学生对冰球感兴趣,所以他们成立了学校内部冰球队。他们的水平目前来讲还不是特别高,有初级的还有稍微高一点级别的。另外,汇佳学校跟北京冰协合作有一支专业的冰球队,U14 12-14岁孩子组织的冰球队。学校给他们提供全额奖学金,孩子在学校所有的课程安排、教师、生活、学习都是学校来出,冰协给他们配专业的教练。他们的课程是特需课程,这12个孩子给专门排老师上课。大部分家长并不是让孩子成为职业运动员,而是让他们将来申请学校时有一个加分项目。对冰球感兴趣的家长不少,因为教练数量目前有5、6位,有加拿大也有俄罗斯外教,也有中教。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扩大冰球教练队伍,目前也是按照加拿大的课程标准给孩子训练,基本还是让将来孩子出国做背书。
张斌:孩子到一定年龄面临选择,是继续打冰球还是上学。这些孩子在14、15岁终止冰球,这个比例是不是特别闹心?
李艳丽:学校刚开始做,现在小学孩子喜欢冰球的比较多,目前还没有碰到到毕业我去向哪里,家长反馈来讲还是希望孩子将来出国,他的成绩还是很重要的。汇佳学校他们三点钟正课上完,中学4点到6半这段时间是学生体育运动项目或者是社团项目,他们利用课下时间用大量的体育项目支撑。目前来说学生没有完全走职业的例子。
张斌:校园冰球第一点是普及的兴趣,这是重要的使命。今天现场有建华实验小学的杨校长,对于小学来讲孩子的运动启蒙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北京申奥成功的话,客观讲在咱们学校做冰球运动是不是特别难。
杨媛:如果没有冬奥申办成功,国家的大力推动,我现在想想学校还是不太注重冰球运动。大背景下的推动特别重要,大背景下推动地区圈,在举国上下的冰雪运动推动之下,海淀区教委和海淀区政府的推动,连续两年有冰球联赛。赛事推动是一方面,另外政策推动。参加赛事学校评选出冰球试点校,我们学校还不是首批冰球试点校,起步比较晚一点。今年评上北京市海淀区的冰球试点校,开学初完成了整体申报。因为我们有两个奖项,海淀区和北京市两个铜牌。得到试点校教委拨款给15万,现在知道周边的学校都抢着约冰,包括我们学校也跟周边一家冰场签协议,忙时闲时,怎么约,几个孩子去,孩子训教练等。如果没有大的推动圈也没有教委中间力量,刚开始我们成队就像陈经纶中学一样靠家长,参加比赛第一时间信息是家长告诉我们的,能不能参赛也是家长告诉我们的,我们有俱乐部,哪个班的同学在哪个俱乐部能组成队,就算不能组成队教委说可以联队。第一次参赛一二三年级和四五年级高段同时参赛,只是联队。就算联哪个队也是家长告诉我们的,我们特别感动。从内有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从中间渠道有教委的支持,从大环境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包括媒体报道,觉得不走冰球道路都不对。家长支持是自发的,学生确实喜欢。很多家长暂时没有太多的功利心,我要评特长生,他可能就觉得是运动,在冰球运动中那种团体意识和健康体魄更重要,所以参与到这种运动中来。去年的联赛我们学校冠亚军比赛,当时知道肯定输,因为悬殊比较大。人家是四五年级组别,我们是四五年级多,人家六年级多,我知道肯定输,但是我觉得要让更多人观赛,输了也很激动,那年我们是亚军。我组织学校上百个家长到现场观赛,有时候比赛和现场观众互动也是一种推动,没有大环境没有中间环节和家长的支持,也是说不好。
张斌:您刚才说到让更多的孩子上冰,对冰场的需求、教练需求,对产业有很大的促进。您说有60所学校是试点校,一年教委投入接近一千万。
杨媛:我们是联队,联队的钱少一些独立成队的钱多一些。我们在60多所学校当中属于那部分少的,而且是专项专用,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停课到冰上上一上,感受感受,要有一个参与群体才有孩子酷爱,参与了才有酷爱,酷爱了才会坚持。
张斌:申奥之后才看到地方的学校和地方冰球协会开始做实在的事情,这三年我们做的所有努力证明这是一个充分的冰雪参与和热爱冰雪的城市,这点投入很大。我知道海淀区冰球联赛的投入非常大,赛事组织甚至比很多专业赛事组织都要高,这是来自教育产业投入很大的,冯老师你的抬头是冰雪教育负责人,这个称号是不是2015年之后才出现的?
冯亚宁:这是冬奥会之前就出现了,2014年学校成立领导就考虑,一个是学校刚成立,学校要有自己的名片,正好考虑到冬奥会申报,我们成立了冰球队。冰球队的队员孩子从0基础开始陪伴,建立冰球队考虑一个是师资一个是地理优势。我们离华润五彩城很近10公里内,我们就想成立冰球队。起初10几个队员,慢慢有冰球队有队列滑,男生女生都有各自冰上项目。建校初一直跟教委配合,刚才校长说的第一届冰球联赛和第二届冰球联赛都是学校承办比赛的,背后我们有非常大的团队。关于冰球费用有专门财务管理团队,教练、现场协调有相应的机构组织,我们这个团队由刚开始十几个人到现在慢慢壮大,取得了一些成绩。
张斌:特别好,大家讲的这些关注青少年发展和校园体育发展、家庭体育生活化,让我们的内心有一份挺实在的安慰,因为这个变化在中国发生,同时这个变化产生中大家也会产生一定焦虑。请问大家焦虑主要是什么?
刘中毅:现在孩子的学业比较重,训练冰球主要集中在课后时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不是有利,我们呼吁学校减负真真实实落到实处。
丁刚:学生入口都来打冰球了四十多人甚至更多,但是出口在哪儿?
陈绪龙:我觉得目前对于冰球项目推动的焦虑,学生现在的兴趣和动力非常大,这也是学校、家长、国家的努力。最大的焦虑我觉得在中国尤其在北京或者一线城市,一个是场地问题,另外是学生时间的问题,这些是困扰学生和家长最多的因素,包括项目宣传。冰球项目在电视上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但是真正对这个项目感兴趣人来说,像网球和大型的体育项目稍微弱一些,在冰球项目推动和普及方面也需要这方面工作人员做一些工作。
杨媛:站在孩子角度来讲,第一个考虑的就是钱,即使是拨款,训练冰球队还好说,但是能达到普及让所有人感受我觉得是杯水车薪。然后是场地,场地硬件条件我们解决不了,我想怎么解决钱的问题,包括冰场运营、上水上电的支持,硬件条件、钱上,给学生提供优惠政策的支持,是阻碍更多孩子上冰最大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至于学校体育怎么排课都是小事。
张斌:我问一下房秘书长,韩国冰协大概两亿的投入,这两亿怎么投入到社会化参与?
房秘书长:这个没有研究,韩国冰球协会我没有太多交流,加拿大冰球协会据我们了解,它每年从政府部门或者类似英国体育彩票,它其实是变向的国家彩票支持,大概合人民币4个多亿,韩国是合人民币2个多亿。国家协会有大量的资金,作为公益社团钱是不能盈利的。协会每年除了留足应急备用金之外,你要把协会的收入都要回馈给冰球团队,我们希望努力得到国家财政支持,通过协会有力市场开发前提下使资金能够充分,每年再反馈给各个学校。中国冰球协会不管资金在哪里得到,都应该更多应用于冰球事业的发展。我们有建立中国青少年冰球联盟的想法,模仿加拿大的模式,这个事情也在做,我跟李宁谈过一次,李宁说这件事我全权委托王瑞跟你聊这个事,目前这个方案不如职业联赛的方案成熟,我们在做这个事情。也希望听取各位校长和各个俱乐部、冰场的意见,希望把中国青少年冰球联盟发展的更好。
李艳丽:作为私立学校,对我们来说基本是自负盈亏,自己要去运营,这方面压力也是很大。有的学校在找冰场,我们也有和昌平教委有合作。我作为管教学的校长来讲,特别关注一点冰球有一定危险性,对风险性防控,中国家长当孩子受伤时更多把责任推给学校。尽管让家长签协议愿不愿意上这项运动,有一定的风险,希望国家制度更加完善。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样避免学校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一点我们比较关注。
张斌:这是非常实在的角度,中国青少年冰球发展不仅是碰撞受到的损失,更多是孩子的训练不规范劳损受伤的也很多。
冯亚宁:冰球孩子在参与北京市一些比赛时,会有一个现象,好多孩子在冰场上打冰球也就一个小时,但是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在路上。冰场协调利用和刚才李总说的如何把冰场用的更充分一点,很多家长晚上带着孩子堵车去训练,这是一个问题。